抽檢工作是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防控的重中之重。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科學合理推進食品藥品抽檢工作,為百姓食品藥品安全筑起一道道防火墻。
計劃性抽檢與專項抽檢并重,探索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全面公開抽檢結果……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按照年初工作部署,突出問題導向,抓好質量安全大抽檢。
完善體系 “單軌”變“雙軌”
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堅持穩中求進,嚴格踐行“四個最嚴”和“四有兩責”,建立計劃抽驗、專項抽檢、評價性抽檢相結合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體系;完善國家、省、市、縣四級抽檢機制,建立起科學安排、合理分工、協同共進的全覆蓋抽檢工作體系;督促指導省、市、縣三級每周公布抽檢信息,強化四級抽檢監測數據統計分析一體化和部門間數據共享;建立健全抽檢監測核查通報、督察督辦和調度分析制度,重點加強食用農產品和網絡抽檢的核查處置,大大提升核查處置的質量和效率。
“日新者,日進也”。2017年的抽檢工作中,“評價性抽檢”被劃入抽檢重點,讓抽檢監測實現了由“發現問題”向“發現問題+評價工作和安全狀況”轉變,推動抽檢監測工作由“單軌制”走向“雙軌制”。
“智慧監管”也成為抽檢體系中的重要角色。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通過抽檢監測信息系統,部署“任務大平臺”和統一認證登錄系統,統一全系統檢驗項目、樣品分類等工作。“‘任務大平臺’可以及時掌握任務完成情況,方便信息交互,便于各級監管部門根據實際完成情況,隨時調整工作。”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三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任務大平臺”增強了各級抽檢數據的統一性,形成可分析、能分析的抽檢大數據庫。
問題導向 聚焦百姓“心頭好”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物流的高速發展,網絡購物逐漸成為人民群眾的“心頭好”,也讓不少消費者更加方便購買進口產品。針對近幾年網絡食品及進口食品問題多發的態勢,國家食藥監總局積極調整抽檢計劃,加大對網絡銷售和進口食品的抽檢力度。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共安排網絡抽樣6855批次,任務量比2016年增加10.6%;安排進口食品抽樣1947批次,比2016年增加16.6%。
在貫徹落實“雙隨機、一公開”原則的基礎上,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根據日常檢查情況,針對社會反映較為突出的食品安全問題等,及時有效開展抽檢工作。“常規性、計劃性抽檢抓總,強調的是抽檢的普遍性;專項抽檢抓具體,強調的是抽檢的特殊性。”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三司相關負責人解釋。
為了讓老百姓吃得放心、過節安心,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安排了元旦和春節、端午、中秋、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大型農貿批發市場食用農產品、評價性抽檢以及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非法宣傳整治行動等8個專項抽檢監測任務。據了解,2017年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為99.5%,質量安全指標和營養指標基本與國際水平相當。
針對網絡醫療器械銷售日益火爆的現狀,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首次組織開展了互聯網銷售醫療器械質量監測,整體合格率達到94.72%。
陽光抽檢 信息發布“深公開”
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多措并舉,促進信息發布“深公開”。
國家食藥監總局緊盯省局,督促市縣級局加大信息公布力度,把堅持發布抽檢信息作為各級監管部門的硬任務、硬指標,實現了省局每周公布無間斷,國家、省、市、縣四級抽檢信息公布矩陣初步形成,信息發布大合唱的聲勢日趨響亮。
據統計,2017年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共發布食品抽檢信息通告20597期,同比增長81.02%;市、縣級信息公布率同比提高88.35%和93.84%。建成統一的全國藥品抽檢信息發布平臺,同步公開省級藥品抽檢通告175個。正式上線國家藥品抽檢信息查詢數據庫,收錄抽檢數據近50萬條。
此外,發布不合格藥品通告46期,同比增長475%;不合格化妝品通告13期,同比增長117%;發布《國家醫療器械質量公告》29期,同比增長190%。
落地有聲 核查處置“不放過”
核查處置作為形成抽檢工作閉環的重要環節,已成為監管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2017年,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共完成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任務13000余件,責令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食品1108噸。抽檢信息和核查處置信息每周都向社會進行了公布。
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對29家藥品生產企業收回藥品GMP證書和責令召回產品,撤銷25張藥品GSP證書,并由省局立案查處涉事企業相關違法行為。對抽檢不合格產品在及時采取風險控制措施前提下依法查處,全國共上報查處產品標示生產企業333家次,查處被抽樣單位241家次。查處化妝品標示生產企業206家次,查處化妝品抽樣單位199家次。
抽檢工作對生產企業來說,猶如一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提醒企業負責人重視產品質量,加強過程管理。抽檢工作不但可以有效打擊違法生產、經營假劣產品的行為,而且可以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