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首屆中國乳業質量年會及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圖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監管一司司長張靖。
中國乳制品市場正在發生消費升級、健康升級的快速變化中,乳制品行業的科技創新能力還不能滿足消費市場需求,和國外頂尖的企業創新能力、創新速度客觀上存在差距。這是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監管一司司長張靖在今日舉辦的首屆中國乳業質量年會 及中乳協第六屆理事會二次會議上表示的。
在監管部門嚴格監管下,乳制品行業面貌明顯改善。張靖介紹,國內以生牛乳為主要原料的嬰幼兒乳粉生產企業基本建立了自建自控奶源基地。
抽檢方面,食藥監總局對國內的90家嬰配企業進行了體系檢查,對20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生產企業,一家乳制品生產企業開展了飛行檢查,對發現的問題逐條逐項進行了整改。“連續三年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抽檢合格率都在99%以上,2017年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合格率達到了99.5%以上,去年全年有一半左右的時間是百分之百的合格。”張靖說。
他表示,國內主流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的生產、設施設備、硬件條件基本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的檢驗能力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屬于歷史最好水平,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指標和營養指標與國際水平相當,國產乳制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消費信心逐步恢復。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認為近年來以來的國產乳制品的品質是越來越好,有75.7%的受訪者對國產奶的信任度有所提高。
對此,張靖直言,從消費者的投訴和日常監管工作中發現,乳制品生產企業仍有一些不能忽視的問題。
一是管理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經體系檢查發現企業在生產過程記錄、召回等方面的問題和缺陷有1400余件,存在問題20項以上的企業占了36%,10條到20條之間的問題占了48%,少于10條問題的企業僅占16%。所有的企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90%的企業生產許可條件不能夠持續保持。約85%的企業部分項目的檢驗能力欠缺。
二是質量意識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體系檢查中發現約40%的企業沒有按規定建立完善的員工培訓制度。張靖提到,今年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考核的辦法就要出臺,現在已經進入審核階段,將來培訓檢查將采取隨機抽取的方式。
另外,知識更新還需要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對此張靖提出建議,要加快科技創新進步,提高質量管理能力,推應用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提高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控制水平,發揚工匠精神。監管方面,2018年繼續推進體系檢查。“在2018年的上半年將完成國內所有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的體系檢查任務10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