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至10日,2018年全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全面總結五年來質檢工作情況和2017年工作情況,對2018年質檢主要任務作出具體部署。
在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改革方面推出的新舉措時,質檢總局產品質量監督司司長張文兵表示,2017年,質檢總局通過貫徹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大力推進工業生產許可證的改革。
張文兵介紹,2017年6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質檢總局提交的方案。據了解,該方案共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調整目錄,通過改革取消了19類產品許可證管理,將3類產品轉為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下放了8類產品由省級質監部門審批,將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由原來的60類壓減為38類,調整幅度達50%。
第二、實行簡化審批的改革試點。質檢總局對兩個關鍵環節進行改革,首先取消發證機關發證前產品檢驗,只需企業提供具備資質的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其次,后置現場審查環節。
第三、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根據國務院授權,質檢總局在部分地區和產品試點取消發證機關組織的發證前產品檢驗、后置現場審查,目前已有20個省(區、市)開展試行簡化審批程序改革,試點省份達2/3。加大了監督抽查力度,對取消生產許可證管理的19類產品實現了抽查全覆蓋。
通過這次改革,降低了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了事中事后監管水平,提升了政府服務市場主體創業投資的效能。
2018年,質檢總局將繼續深化工業生產許可證的改革,主要體現在五方面的內容:繼續壓減生產許可證的產品或產品單元;全面推行“一企一證”;繼續把簡化審批試點由現在的20個省推廣到全國;全面推行行政審批標準化,生產許可證發證全過程更加公開、透明、快捷;繼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嚴格證后的監管,并且把證后監管與信用監管有效銜接起來。
張文兵表示,下一步,產品質量監督司將按照全國質檢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和總局領導指示精神,進一步深化這項制度改革。堅持放管結合,將許可管理更多聚焦在安全風險高的產品上,集中更大力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守住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產品質量安全底線,進一步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為促進中國制造品質升級、邁向中高端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