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位于江蘇北部,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生豬飼養大市和綠色生態農業示范市。近年來,邳州市牢固樹立“生態、高效、優質、安全”的畜牧業發展理念,快速推進畜牧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積極完善綜合服務體系建設、認真落實動物疫病防控措施,嚴把養殖、生產加工、畜禽屠宰等關鍵環節,全力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
細化源頭監管 強化措施落實
邳州市作為養殖大市,2017年生豬飼養量高達185.78萬頭,家禽飼養量9344.48萬只。2017年年末,活牛存欄0.8萬頭,羊存欄10.08萬只,肉兔存欄240.25萬只。該市實施“屬地管理,黨政同責”的質量監管思路,農委、動物衛生監督所等職能部門加強監管、注重服務,認真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細化對畜禽來源、屠宰加工、品質檢驗及病害畜禽無害化處理等環節的管理,建立健全來源可溯、去向可查、責任可追的肉品安全責任體系。
一是細化外來生豬產品分銷換證,規范市場經營秩序。專門設立了外來生豬產品分銷換證機構,對外來生豬產品批發商做好登記備案,核實外來生豬產品供貨商資質,對外埠進入邳州的每一批生豬產品進行分銷換證嚴格把關。這既為執法檢查提供依據,也為生豬產品質量安全再設一道保險關口。
二是適時開展生豬屠宰行業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屠宰違法行為。由市農委牽頭,會同公安、食藥等部門成立了專項整治領導小組,組成聯合執法隊伍,加大對生豬屠宰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
三是多形式監管,采取日常巡查和突擊檢查相結合、例行督查和群眾舉報核查相結合等多種形式,嚴厲打擊私屠濫宰、違法銷售和屠宰病死豬、添加瘦肉精、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質等各類違法犯罪行為。
推廣生態養殖 強化技術服務
該市制定《邳州市畜禽養殖區域劃分方案》,明確畜禽養殖區域劃分原則和禁養管理重點,將畜禽養殖區域劃分為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三類,涉及河道43條,規劃居民集中區27個、水庫4個和文化旅游風景名勝區7個等共計81個禁養區,總面積655.3平方公里。該方案在實施過程中,需關閉搬遷養殖場(戶)185戶,市政府抽調農委、環保局等18人組成6個督察組,分片督查。到2017年底順利關閉搬遷規模養殖場185戶,全面完成關閉搬遷任務。
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工作進展良好。2017年初,市委市政府將非禁養區內規模養殖場污染治理納入鎮(區、街道)考核體系統一考核。市農委將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與禁養區外非法、不符合規范標準的養殖場(戶)取締工作相結合,同步推進。多次召開各鎮獸醫站站長及部分大型養殖場負責人會議,組織專業培訓,強力開展規模化養殖場糞污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工作,對全市禁養區外非法和不符合規范標準的養殖場(小區)、養殖專業戶進行全面排查,強化小散養殖場(戶)的糞污治理,并通過改、擴、轉、退等,引導其有序退出。目前已完成357家規模養殖場的治理。
養殖區域布局調整優化方案完成。科學制定畜禽養殖計劃、合理設計品種和規模,進一步優化畜禽養殖區域布局。特別是對京杭運河及其支流等重點流域保護區實行養殖總量嚴格控制。根據社會對畜產品的需求,結合邳州市畜禽養殖業大市及特色養殖優勢,鼓勵在適養區重點發展生豬、肉禽、蛋禽、肉兔等四大優勢產業,著力建立四大養殖生產基地,提高以豬肉、雞蛋為主的畜禽產品安全供給保障能力。
生態健康養殖新技術新模式推廣有力。積極推廣異位發酵床生產生物有機肥與異位發酵床綜合治污技術,2017年推廣家庭農場應用10家,建設異位發酵床1萬多平方米,年產生物有機肥2萬多噸,推廣發酵床生態養殖技術養殖場5家,建設發酵床5000多平方米,目前已建成生物發酵床7家,面積8000多平方米,2017年底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93%以上。
落實徐州“20”工程建設成效顯著。徐州市政府 “20”工程確定邳州福昌畜禽養殖場、邳州瑞旭生豬養殖場、邳州天牧畜禽養殖有限公司為3個重點規模養殖場。目前已按建設方案完成建設任務并投產運營,養殖效益顯著提高。
堅持動態巡查 強化日常監管
規范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行為。該市以動物檢疫申報點達標創建為基礎,對符合申報條件的每一批動物,及時到點、到戶或到規定的地點實施檢疫,嚴禁未經檢疫或檢疫不合格的動物離開飼養地,做到檢疫程序標準化、檢疫操作規范化、檢疫過程痕跡化。
嚴格畜產品和投入品安全監測。對轄區范圍的規模養殖場,獸藥飼料生產、經營企業等重點監管相應單位,實行一對一監管。監管中發現問題,及時指出,限期整改。2017年畜產品、投入品監測抽樣76余人次,抽樣達120余份。
嚴格執行“瘦肉精”等畜產品抽樣監(檢)測。建立完善市鎮村三級監管網絡,積極開展對“瘦肉精”的監管監測。市動物衛生監督所統一采購“瘦肉精”監測三聯試劑條,發放到各鎮畜牧獸醫站,對外來肉品,要求在農委屠管科備案后,由經銷商提供貨源地官方出具的監測報告或證明。對調出生豬及其產品,按照農業部要求執行“瘦肉精”監測與動物檢疫同步,確定不含有“瘦肉精”的生豬及其產品才可出具檢疫合格證明,同時加大對養殖環節監測的頻度和頭數,確保不發生食品安全事件。2017年全市“瘦肉精”檢測9510頭份,保證肉品合格供應,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畜牧投入品專項檢查。該市對獸藥GMP企業,建立準確臺賬,對獸藥經營門市開展定期監督檢查和動態巡查制度,特別是加大獸藥監督和畜禽產品獸藥殘留監控抽檢力度,針對重點地區、重點環節、重點品種進行整治。認真開展飼料質量安全管理大檢查行動,對全市14家飼料生產廠家進行抽樣,對所有企業進行了拉網式排查,共出動執法人員170人次,檢查飼料生產經營企業48家次,辦理獸藥、飼料案件3起,嚴厲打擊非法企業、非法產品及禁用藥品的生產、經營、使用等違法違規行為。
有序推進指定通道管理。切實加強外埠入蘇動物及其產品防疫和質量安全監管,認真開展指定通道管理工作,加強宣傳指導和監督檢查。接收者查驗檢疫證明上的指定通道簽章,才能接收從指定通道進入境內的動物及其產品;嚴格規范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消毒工作,安排值班人員24小時值班制度,2017年經指定消毒車輛檢查達1500余次。
著力強化生豬屠宰管理。畜禽屠宰行業管理,事關肉食品消費安全,社會高度關注,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市動物衛生監督所選派官方獸醫對每個畜禽屠宰企業駐場檢疫,并開展日常監管。同時市農委畜禽屠宰管理科、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按照省市統一要求,每月每企業至少到場監管一次,針對企業存在的問題和安全隱患,及時通過監管記錄告知企業負責人,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由市動物衛生監督所(畜禽屠宰執法大隊)強制整改、行政處罰。通過強化企業監管,落實企業畜禽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督促企業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建立健全企業產品質量安全內控制度,配備與企業生產規模相適應的肉品質量安全設施設備和檢驗人員。由市農委牽頭聯合公安局、市場監督管理局成立聯合執法隊,對全市各個農貿市場進行了持續不定期的檢查120余次,出動執法人員800余人次,共查處沒收白條肉600多公斤,發放畜禽屠宰管理宣傳相關材料1500多份。
堅持公眾參與 強化社會共治
2017年年初,該市制定確保肉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方案,開展打擊危害肉品質量安全違法違規行為“百日行動”,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屠宰病死動物、注水或注入其他違禁物質等違法行為。
通過農委、公安、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的協同配合,對全市各鄉鎮農貿市場、超市、學校食堂及肉品批發市場進行不定期的聯合執法檢查,密切跟蹤豬(牛、羊)來源、屠宰加工、肉品流向等。暢通舉報渠道,嚴格案件線索核查制度,組織開展代宰戶摸底調查,全面了解肉品經營戶動態,加強“重點戶”監管。同時加大宣傳力度,不定期發放肉品質量安全告知書、肉品質量安全鑒定方法及非法經營司法解釋等宣傳材料,實行檢打聯動,對通過日常監管、監督抽檢、集中整治、群眾舉報等方式掌握的違法行為線索,深挖嚴查,2017年共計立案查處7起,其中未經檢疫案件5起,私屠濫宰案件2起,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