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由江南大學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研究院、浙江大學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等發布的《2016年中國水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研究報告》顯示,微生物污染是加工環節水產品及制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而孔雀石綠則是經營環節水產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占不合格批次的66.67%。
報告顯示,依據經營環節重點水產品質量安全結果顯示,經營環節重點水產品的抽檢合格率為91.5%,其中桂魚不合格批次占比最高,為43.47%,黑魚占23.18%。檢出孔雀石綠是經營環節水產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占不合格批次的66.67%。硝基呋喃代謝物檢出占比30.43%,氯霉素檢出占4.35%。
而在上游的養殖捕撈環節,農獸藥殘留超標、環境污染引發的質量安全問題、微生物污染、寄生蟲感染與含有有毒有害物質是這個環節水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風險。
在加工制造環節,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數據,我國水產品及制品2016年的抽檢合格率為95.7%,但合格率在我國32類主要食品種類中僅位列第23位。據介紹,加工制造環節水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風險包括菌落總數超標、大腸菌群超標、揮發性鹽基氮超標、檢出亞硫酸鹽等,其中菌落總數超標和大腸菌群超標所占的比例為64.29%,微生物污染成為水產品及制品質量安全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