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記者從大連市海洋漁業局獲悉,農業部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上海分中心給該局發來的大連水產品10月監測報告顯示,該中心于今年10月分別在大連水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抽取樣品25個,現場對樣品處理后帶回上海進行藥物殘留監測,合格率100%。
這是大連市高度重視水產品質量安全,建立可追溯體系,實行監管網絡責任制取得的初步效果。大連市海洋漁業局相關人士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說到,在農業部例行監測的同時,大連市縣兩級也對全市水產品進行了重點監測。全年全市共抽檢樣品2758樣次,其中市本級抽檢1368樣次,包括貝類(扇貝、菲律賓蛤仔、牡蠣、貽貝、魁蚶等)572樣次、海參500樣次、藻類24樣次、對蝦20樣次、海水魚(鲆魚、河豚魚)72樣次。檢測目標分別為藥殘、重金屬、貝毒等指標15000多樣次,平均合格率99.5%。
據大連市海洋漁業局相關人士介紹,根據《農業部關于開展2017年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工作的通知》要求,農業部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上海分中心于2017年承擔了大連市水產品例行監測工作。該中心通過全年對大連市水產品市場監測后認為,大連市的水產品質量監測合格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