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南海網記者從海南檢驗檢疫局了解到,今年1-11月份海南口岸進口葡萄酒50.98萬升、貨值211.71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9.37%、56.97%,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這些葡萄酒主要來自于法國、澳大利亞、保加利亞、智利等知名葡萄酒產區。
據了解,當前,國內消費理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健康、品位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點。由于葡萄酒迎合了消費者追求健康和時尚的心理,使得國內葡萄酒文化日益濃厚,飲用葡萄酒已成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消費品,特別是隨著海南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為葡萄酒進口增長帶來強勁動力。針對葡萄酒進口量迅速增長的新形勢,海南檢驗檢疫局不斷創新監管方式,全面優化監管流程,實現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與通關效率雙提升。
在產品入境時,加強證單核驗。該局對進口商、進口食品境外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備案資質,合同、箱單、發票、提單等資料的一致性,以及原產地證、衛生證書的真偽性,標簽標識準確性等進行全方位掃描,共發現102批貨物的中文標簽不合格需技術整改,防止不合格產品入境。
該局在企業出具合格保證的基礎上,審單合格的進口葡萄酒可實現報檢后“快速驗放”。同時,以風險評估為基礎,不斷調整中國電子檢驗檢疫(e-CIQ)主干系統抽批率,進口葡萄酒現場查驗率和抽樣送檢率雙雙降至3%,且通過逐步實現全程檢驗檢疫無紙化,不斷簡化檢驗檢疫流程和加快驗放速度,企業通關成本得到大幅降低。
該局還強化后續監管,督促進口商落實產品進口和銷售記錄制度,加強企業誠信管理,夯實企業主體責任。對誠信企業,實施“快速核放”“邊檢邊放”等便捷監管措施,對失信企業,采取提高抽批比例和加嚴監管等措施,并經風險評估抽批比例可以提高至100%,確保進口產品源頭可溯、去向可查、風險可控、責任可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