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寒冷,不少市民會在街邊角落或是路邊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牛雜或是麻辣燙。不過,在21日佛山市南海食藥監召開的“百日行動”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有市民吃牛雜吃出了問題,有不法商家為追求香味、口感,竟添加了罌粟殼。還有人通過淘寶網店來銷售假藥,執法人員巧妙“臥底”,順藤摸瓜抓住了不法分子。據統計,“百日行動”期間,相關部門查處案件969宗,涉案金額1055萬元。
售毒:吃牛雜后尿檢呈陽性
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份,公安機關對1名戒毒人員進行例行檢查時,發現其尿檢呈陽性,但是他堅持表示戒毒后,沒有再復吸了。經過排查,懷疑是其在當地一家牛雜小吃店用餐后引起的。
隨后,得知了這一線索,南海食藥監局和公安機關聯合執法,調查牛雜店。“當時去到里水鎮的‘導食牛雜屋’,現場對它的牛雜、湯料進行快速檢測,發現在罌粟堿等項目中,結果均呈陽性反應。”參與當天行動的里水分局執法人員透露,在快速排查后,取樣送到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再次確認檢測結果,最終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報告。
隨后,公安機關對牛雜店負責人梁某依法采取強制措施,其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并抽取現場查獲的食品樣品送佛山市南海區公安司法鑒定中心檢驗。經檢驗及現場調查,梁某在其制售的牛雜中添加了罌粟殼。今年8月2日,南海區檢察院對梁某批準逮捕并于10月9日對梁某提起公訴。
辯稱:為了牛雜更香更入味
據執法人員介紹,“罌粟殼是國家規定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并不存在添加劑量的問題。”他表示,罌粟殼有毒有害,長期食用可能會造成上癮,對身體危害大。
為何梁某會在牛雜里添加罌粟殼呢?“梁某說是為了讓牛雜更香,更入味,所以添加了這種‘香料’。”相關的執法人員介紹道。
記者了解到,該家牛雜店并沒有取得食品衛生許可證,梁某之前是做流動牛雜檔,后來才開了小店賣牛雜。“牛雜店開的時間不久,對他進行盤查,原來一直都是推著車子在街邊賣牛雜的。”據相關執法人員介紹。
對于市民關心吃牛雜的問題,執法人員表示,大多數經營者都是合法經營沒有添加違禁品,建議不要在流動攤販消費,最好選擇一些固定正規的店,要有食品衛生許可證。“因為發證前期會進行審批,后期也可進行監管。”該執法人員表示,如果市民遇到食品方面的問題,也可以進行舉報,食藥監部門會進行調查執法。
打假:
網上賣假藥窩點被端
昨日,在新聞發布會現場,還有一例案件也備受關注,南海九江有人通過淘寶店賣假藥,由于通過網絡進行銷售,具有隱蔽性,很難發現其“窩點”,執法人員想了“妙招”,假裝顧客進行購買。
“當時偽裝成普遍的買家,在淘寶上購買了藥品,然后根據上面的發貨地址,執法人員到村里進行走訪,通過摸底查問,最后確定了不法人員所在的地址。”相關執法人員介紹說。
隨后,執法人員在李某位于南海區九江鎮沙頭南金新興工業區經營場所查獲“水鴨牌苦丸”“五蜈蚣標止咳丸”等29種進口藥品,李某通過其在淘寶上開設的“小樂象泰購商城”銷售上述藥品。
據了解,李某不能提供其銷售藥品有效購進單據、供貨方資質、產品進口通關單、檢驗報告等資料,經市食藥監局認定,李某銷售的藥品屬于假藥,且貨值金額達22.65萬元,目前已經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數據:
查處案件969宗涉案金額上千萬元
昨日,南海區食藥監局發布了“百日行動”查處的幾起典型案例外,還公布了查處案件的相關數據。此外,今年行動的最大特點之一,在網絡打擊有新突破。
據統計,從7月15日持續到10月31日,南海區共查處一般程序案件969宗,重大案件22宗,涉案貨值1055.06萬元,沒收違法所得6.75萬元,罰款2297.4萬元,取締生產窩點15個,吊銷許可證2個,移送公安機關線索165條,移交公安機關案件14宗,抓獲犯罪嫌疑人21人。
其中,今年的辦案數量以及涉案貨值均有較大程度的提升,同比增長70%和42%,大要案查處量有所下降,同比減少8%。
記者了解到,“清網行動”作為今年百日行動的重點,南海共查處互聯網案件30宗,相比去年的3宗,案件數量明顯增加。其中南海區局稽查局聯合公安機關查處張某等人銷售假藥案,抓獲犯罪嫌疑人5名。桂城分局查處的李某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貨值超過145萬元。此外,九江分局查處的李某網上銷售假藥案,涉案貨值22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