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北京市食藥監局了解到,以月餅為開端,北京開始試點實施“節令食品日報制度”。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了解到,該制度自月餅生產之日起,生產企業每日向當地食藥監管部門報告月餅產量、銷量、銷售去向、退貨量、銷毀量等信息,食藥部門可以此掌握月餅生產、銷售、退貨及回收處置情況。
北京市食藥監局:全面抽檢月餅質量
記者從北京市食藥監局獲悉,國慶中秋兩節將至,9月19日,市食藥監局組織全市60余家月餅主要生產經營企業,召開2017年月餅生產經營監管工作會,通報監督檢查和監督抽檢情況。
記者另外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102家獲批符合月餅生產條件的企業,其中53家在產。市食藥監局對全部53家在產企業和17家經營企業抽檢月餅209個批次,蓋了稻香村、好利來、宮頤府、味多美、義利、家樂福、物美、永輝、永旺等本市知名大型生產經營企業的產品。
北京市食藥監局食品流通監管處處長紀曄表示:“在對月餅生產經營企業進行抽檢的同時,我們也組織了全方位的檢查,采取不打招呼、不聽匯報,直奔現場的飛行檢查模式;在生產環節,對月餅的原料控制與追溯、生產過程控制、車間衛生清潔條件、出廠檢驗、產品銷售等各環節進行全項檢查;在流通環節,對月餅進貨查驗和查驗記錄制度落實情況,月餅的貯存環境等進行重點檢查。”
待上述樣品全部檢驗完畢后,北京市食藥監局會及時向社會發布抽檢信息。紀曄在會上還表示,今年全市食藥監管部門將繼續開展節后月餅處置情況檢查,通過核實記錄、追蹤流向、抽查銷毀等對節后過期月餅餡料處置情況開展檢查。
試點實施“節令食品日報制度”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以月餅食品為開端,全市試點實施“節令食品日報制度”。具體為:自月餅生產之日起,生產企業每日向當地食藥監管部門報告月餅產量、銷量、銷售去向、退貨量、銷毀量等信息,掌握月餅生產、銷售、退貨及回收處置情況。
北京市食藥監局食品生產監管處副處長龔慶華告訴記者:“為了防止過期食品、回收食品回流市場,食藥監管部門今年開始探索實施這項制度,首先在通州區試點,由通州區的月餅生產企業將相關信息每日反饋至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加強監管部門對企業動態的把握,通過信息交互溝通,督促企業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同時,針對月餅生產企業報送的銷售信息,在對相應月餅經營企業檢查中重點核查企業是否存在銷售假冒產品或者回收產品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