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訊 據廣東省食藥監局通報,在近期對全省范圍內生產經營的4大類食品進行的抽檢中,有17批次樣品檢出不合格,其中有9批次是因為微生物不達標。
據悉,不合格的17批次樣品包括飲料9批次;糖果制品2批次;酒類3批次;水果制品3批次。其中,飲料、糖果及水果制品中均檢出微生物不達標產品,以飲料中最多。
根據不合格名單顯示,9批次不合格飲料中有4批次檢出菌落總數超標;3批次檢出銅綠假單胞菌。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主要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菌落總數超標說明個別企業可能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或者包裝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廣泛分布于各種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易在潮濕的環境存活,對消毒劑、紫外線等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對于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風險。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超標可能是生產過程中衛生控制不嚴格,如從業人員未經消毒的手直接與水體或容器內壁接觸;或者是包裝材料清洗消毒不當所致。
糖果制品中由汕頭市龍湖區新美糖果廠生產的新美香芋味糖檢出大腸菌群超標。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檢出大腸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污染的可能性較大。大腸菌群超標可能由于產品的加工原料、包裝材料受污染,或在生產過程中產品受人員、工器具等生產設備、環境的污染、有滅菌工藝的產品滅菌不徹底而導致。
水果制品中由佛山市順德區順泰行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綠提檢出霉菌超標。
霉菌是自然界中常見的真菌,食品中霉菌超標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霉菌污染,或者是產品存儲、運輸條件控制不當導致流通環節抽取的樣品被霉菌污染。霉菌污染可使食品腐敗變質,破壞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價值。
另外,還有8批次不合格食品與微生物無關,而是涉及酒精度、超范圍或超限量使用甜蜜素、溴酸鹽等。
廣東省食藥監局提醒廣大消費者,應當在正規可靠渠道購買所需食品并保存相應購物憑證,要看清外包裝上的相關標識,如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和地址、成分或配料表、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等標識是否齊全;不要購買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產品,不要購買超過保質期的產品;不要購買公布的不合格產品。
相關報道: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2017年第28期食品監督抽檢信息的通告
本文由食品伙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供網友參考,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有任何疑問,請聯系news@foodmat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