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記者從2017年四川省“質量月”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四川省農業系統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放在突出位置,堅持源頭嚴控、過程嚴管、風險嚴防,扎實推進質量興農工作,成效明顯。上半年,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99.1%,延續總體平穩、趨勢向好的態勢。
源頭嚴控 推進農業綠色化發展
據介紹,近年來四川加快高標準農田綠色轉型,深入推進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992萬畝。推行以種定養、種養循環,大力推廣“生態養殖+沼氣+綠色種植”模式,開展畜牧養殖大縣種養結合整縣推進試點和PPP模式推進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試點,配套建設養殖場沼氣工程6686處、農村戶用沼氣607.6萬口,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62%。積極探索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模式,建設綜合治理示范區2萬畝。
同時,四川實行化肥農藥“兩減量”。實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廣測土配方施肥9000萬畝次,打造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區10萬畝,建設減量增效示范區20萬畝;實施農藥減量控害行動,以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以專業化統防統治替代農戶分戶防治、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替代高毒高殘留農藥、以現代高效植保機械替代手動落后器械,開展政府購買病蟲防治公共服務試點,發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534萬畝,建設綠色防控示范面積1800萬畝,全省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覆蓋率分別為36%、25.8%。
在產地環境保護方面,四川已累計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5715.6萬畝,占全省耕地面積的56.7%,建設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876萬畝,有機農產品基地167萬畝。
過程嚴管 強化農業標準化生產
據了解,四川現行省級農業地方標準799項,涵蓋種養殖主要產品,覆蓋產前、產中和產后全過程。新一輪現代農業建設著力推進33個現代農業、26個現代畜牧業重點縣,以及21個現代農業示范市縣、13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創建省市縣現代農業融合示范園區200個。
目前,產業基地已覆蓋21個市(州)、115個縣(市、區),建成糧經復合產業基地1000萬畝(其中川西“稻菜”輪作600萬畝)。累計創建部省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906個,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284個,水庫生態養殖105萬畝,稻漁綜合種養120萬畝。
同時,組織實施農產品品牌孵化、提升、創新、整合、信息建設“五大工程”,大力培育“天府龍芽”“四川泡菜”等省級區域品牌,向社會公開推介10個優秀農產品區域品牌和50個品牌農產品。推進“三品一標”認證,目前,全省“三品一標”4938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3379個、綠色食品1303個、有機農產品100個、農產品地理標志156個,數量穩居全國前列、西部第一。
風險嚴防 提高監管專業化水平
近年來,四川實施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監督抽查、專項監測等監測計劃,年定量監測農產品樣品量達到2.4萬批次,年快速抽檢農產品樣品量達到450萬批次,有效排查風險隱患,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連續多年穩定99%以上。今年以來,抽檢各類農產品樣品6655個,總體合格率99.1%。
據悉,四川省于2012年在全國率先建成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化追溯平臺建設,以“三品一標”農產品為重點,推進投入品使用、標準化生產、產地環境監控、收儲運監管全鏈條電子化、透明化。目前,累計2612家主體入駐省級追溯平臺,使用追溯碼2.48億張,接受消費者查詢361萬次。被農業部列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3個試點運行省之一。
在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管方面已連續9年組織開展農資打假暨農藥、“瘦肉精”、生鮮乳、獸用抗生素、生豬屠宰監管“掃雷行動”、“三魚兩藥”7大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各類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行為。今年以來,全省出動執法人員25.9萬人次,查辦案件996起,收繳假劣農資15.6噸。
示范引領 創新監管工作模式
四川省從2012年起,率先在全國啟動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創建工作。目前,省政府已認定授牌6個市和92個縣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市(縣)。
據悉,四川在監管示范市(縣)實現“五個率先”,即率先實現網格化監管體系全建立、規模基地標準化生產全覆蓋、從田間到市場到餐桌全鏈條監管、主要農產品質量全程可追溯、生產經營主體誠信檔案全建立,有力帶動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升。對授牌的省級監管示范縣實行資格復審、動態管理,對不合格的報請省政府“摘牌”。
同時,四川省擇優選擇條件保障好、創建積極性高、工作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縣(市)積極爭創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目前,四川省已有1市4縣被農業部命名為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廣元市和旌陽區等11個縣被列為第二批創建試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