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通過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配方注冊制(以下簡稱“嬰配注冊”)的企業名單不斷出爐,那么,“嬰配注冊”究竟對嬰配行業發展和消費帶來哪些影響?8月29日,“后注冊時代嬰配行業發展媒體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會上,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劉學聰表示,嬰幼兒奶粉的配方注冊更多的是專注在配方的安全性、科學性,以及對于標簽的規范性審查,最大的收益者將是消費者。他強調,嬰配注冊對于標簽的規范尤為突出,規范了金裝、銀裝等暗示并影響消費者選購的過度包裝內容,未來消費者選擇會更加單純。
去年10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奶粉新政”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出臺,規定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產品配方必須通過相關部門的注冊后才能生產銷售,并且,從2018年1月1日起,獲批的奶粉都須在外包裝上標注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編號,未取得注冊的品牌,將不得在我國境內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
劉學聰介紹,截止到今天,已經申請嬰幼兒配方乳粉注冊并且獲得正式受理的配方將近900個,食藥監總局共批準了7個批次,共37家工廠、涉及192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配方。在這37個企業中,30家是國內生產企業,共涉及157個配方,7家國外進口企業,共涉及35個配方。
作為首批通過注冊的5家外資企業之一,美素佳兒母公司荷蘭皇家菲仕蘭高級副總裁楊國超介紹,注冊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后,菲仕蘭組成跨部門的中荷工作團隊,按照規定準備申報材料并于2017年三月提交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順利成為首批通過注冊的外資企業。而通過嬰配注冊的菲仕蘭美素佳兒新配方相較此前配方,僅有微調,在包裝標簽方面,根據要求會做出較大調整,去除“金裝”等字樣。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認為,首批通過注冊,能夠反映一個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嬰配注冊非常復雜,包括配方、標簽、工藝及設備生產環節三個方面,不只是營養成分本身,包括其化合物來源等都需要嚴格審查。”
乳品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姜毓君表示:“該政策將有助于市場實現由數量向質量轉化,這是一個很好的提升,一項開創性的工作。”
除了對于企業本身和消費市場的影響,嬰配注冊對相關科學研究也將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和食品衛生系主任、教授馬冠生表示,近年來,從國家層面已經非常重視配方奶,《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已將嬰幼兒作為重點人群關注,從去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規劃的發布,到如今嬰配注冊,對于營養的重視已經提上日程,這將有助于母乳成分的研究以及營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