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拱北口岸檢驗檢疫人員在對供澳活豬進行離境檢疫時,再次運用供澳活豬離境檢疫現場探查計數系統,查出一批數量不符的供澳活豬。經調查,該批活大豬來自斗門某豬場,實際出口數量36頭,而其所持的《動物衛生證書》中出口數量為35頭。經與產地局溝通,確認該情況是由于企業裝載時疏忽造成的,產地局重新核定數量后,準予出境。
以往因現場查驗條件所限,檢驗檢疫人員在核對出境活畜數量時,往往需要進行多次、重復計數以確認實際數量,查驗耗時較長。為解決這一難題,珠海檢驗檢疫局拱北辦事處創新查驗機制和手段,開展技術改造,進行技術攻關,研發出供澳活豬離境檢疫現場探查計數系統。該系統是借用“胃鏡”的原理,使用伸縮桿,通過自身能形成WIFI熱點的相機,結合終端顯示設備,使查驗視角從原來的“從前到后”,進一步擴展到“從上到下”,查驗方式也從“動態查驗”,進一步擴展到可“靜態查驗”,在保證“全面監測”的同時做到“重點檢疫”。實施技術改造后,工作人員的查驗效率大幅提升,每批供澳活豬的查驗時間由原來的平均7-8分鐘壓縮到3-5分鐘。
多年來,珠海檢驗檢疫局拱北辦事處把保障供澳食品農產品安全工作作為政治任務來看待,放在重要位置抓實抓好,嚴格檢疫監管,對供澳活畜禽實施逐批檢驗檢疫,認真檢查活畜禽臨床癥狀,核對數量及注冊號,保障澳門同胞的“菜籃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