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食品在出廠的時候,檢測是合格的,但是在流通環節抽檢時卻顯示不合格,這與他們的運輸和儲存方式不當有關。”21日,武漢市食藥監局負責人介紹,近日該局公布了一批食品抽檢的“黑名單”,其中有一些不合格樣品可能是不按要求存儲造成的變質。
據介紹,此次抽檢內容包括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糖果制品,冷凍飲品,調味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糖,食用農產品,餅干,罐頭,糧食及糧食加工品共10大類合計982批次,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978次,不合格樣品4批次。
其中,武昌區楊曉燕冷飲批發部銷售的瀏陽市磷礦冰廠生產的綠豆老冰棒、武漢市東西湖正發副食店銷售的陜西老孫家炒貨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蘭花豆、武漢市東西湖舵落口世紀副食店銷售的漢川市阿呀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悠香饞豆、武漢市東西湖喜華調料經營部銷售的上海谷統調味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上海白醋,在樣品抽檢中大腸菌群、酸價等超標。“蘭花豆等零食酸價檢出值超標,說明其中的油脂酸敗程度超標,簡單來說就是已經變質了。”市局負責人解釋,有時候食品還未過保質期,但抽檢卻發現已經開始變質,其實就與食品運輸和儲存方式不當有關。
該負責人表示,食品安全法中對食品的流通環節有著明確的規定。“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濕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貯存、運輸。”
除此之外,該負責人也介紹,食品經營者還應當按照保證食品安全的要求貯存食品,定期檢查庫存食品,及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如果食品經營者貯存散裝食品,則應當在貯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以方便及時清理和處理過期變質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