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市市監局獲悉,溫州市糧食制品、籽類食品安全專項抽檢結果已出爐。本次抽檢對鹿城、甌海、龍灣、樂清等批發單位、大中型商場(超市)等流通環節隨機抽取糧食制品、籽類食品的樣品82批次進行檢查,發現合格70批次,不合格12批次,檢查合格率為85.37%,不合格項目為鎘和標簽。
據介紹,執法人員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由江西省峽江縣金坪糧油有限公司生產的散裝紅米存在鎘元素不合格現象。由江陵縣和順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標簽為天穎的大米,黑龍江龍乾糧油加工有限公司生產的標簽為吾嘗香的大米,江陵縣人和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標簽為九甲湖的稻花香,青縣窯口金谷米廠生產的標簽為昌恒的大米,五常市東北匯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標簽為稻田經典的大米,安徽齒留香米業有限公司的無標簽稻花香米,五常市寒耕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的標簽為龍福隆的五常大米,五常市永祥精制米有限公司生產的無標簽五常大米,沭陽縣蘇北精米廠生產的標簽為麗新的大米,溫州市人和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無標簽大米(粳米)均存在標簽不合格現象。
市市監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鎘是銀白色有光澤的金屬,毒性較大,長期暴露會造成嗅覺喪失癥、牙齦黃斑或漸成黃圈,鎘化合物不易被腸道吸收,但可經呼吸被體內吸收,積存于肝或腎臟造成危害,尤以對腎臟損害最為明顯。還可導致骨質疏松和軟化。“此次2批次鎘項目不合格的均為紅米,需要當地相關部門在查清污染源的基礎上,開展源頭控制,做好農田科學規劃和食用農作物安全種植,開展環境治理,從源頭上加以預防。”
另外,其他10批次的產品標簽不規范主要表現為“食品名稱”標注不規范、“營養標簽”標注不規范。主要原因為經營者對標簽不夠重視,隨意標注甚至不標注。食品標簽標注不合格雖然不影響產品內在質量,但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侵害消費者知情權。
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市市監局已要求樂清、甌海、平陽等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相關企業立即停止銷售、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風險,并依法予以查處。其他經銷與本次監測被判定不合格食品相同品牌、相同貨品、相同批號食品的,也應立即停止銷售,主動撤柜,并做好善后處理工作。如發現上述不合格食品或合法消費權益受到損害,請及時撥打12315電話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