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省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了《福建省食品安全條例》,將于10月1日起施行。4日,記者隨省人大工作檢查組走訪了相關監管部門和部分在榕食品生產企業,了解到目前各方正積極應對此次條例實施,提前做好落地銜接準備,守住餐桌上的安全。
建立全省食品安全 可追溯管理平臺
食品安全追溯可通過企業實物臺賬或電子臺賬,我省將建立全省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體系和平臺,對6類重點企業強制要求企業信息入網,采取電子臺賬信息化監管。
【企業現場】
在長樂市的明一國際生產基地內,高度機械化生產和全封閉式的加工車間令人印象深刻。該公司生產的每一罐奶粉在外包裝上都有1枚激光刻碼的二維碼,記者用手機一掃,立即可以看到手中奶粉的生產日期、產品線、批次號、箱碼、執行標準等各個生產環節信息。
基地總經理吳必武介紹,公司建立了質量安全電子信息追溯系統,是工信部信息化試點企業之一。接下來,在《條例》實施前,公司將根據條例提出的新要求,對平臺內容進行相應調整,及時更新數據,上傳至省食藥監局的監管平臺。
【部門回應】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已有1100多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將信息接入省食藥監局的監管平臺,條例實施后,接入企業的數量和范圍將更多更廣。
“以前提倡企業主動將電子臺賬接入,但接下來,對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和批發經營者、大型食品零售企業及餐館、中央廚房等6大類企業,要求必須建立電子臺賬,并且及時上傳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生產安全監管處黃傳水處長說。
黃傳水透露,目前,我省正組織力量按照條例要求,建立更高層次、更系統全面的全省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體系和平臺,現正進行前期準備工作。該平臺將集合食藥監、農業、海洋與漁業、工商、質監等部門,實現從食品生產到經營環節的全程追溯管理,所有信息將向社會公開,方便公眾查詢。
對“三小”寬進嚴管 更具操作性
條例專設章節,將長期以來因衛生問題飽受詬病的“三小”,即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納入到法規中進行規范。
【企業現場】
長樂航城海泓食品加工場是一家生產魚丸、肉燕的小作坊,20多平方米的作坊里,3名白衣工人嫻熟操作機器,隨即一粒粒新鮮魚丸走下生產線。記者注意到,作坊的門口懸掛著由當地市場監管局核發的生產加工核準證,而進入作坊的過道是用透明玻璃隔成的封閉空間,保護作坊內的衛生環境。
【部門回應】
長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葉瀾鴻介紹,目前,長樂市已對60家小作坊發放了生產加工核準證,下一步,將對轄區食品小作坊加強摸排和抽查,開展專項治理,對不符合規定的堅決取締。
黃傳水說,《條例》明確了小作坊定義,并且明確采取生產加工核準、實施小作坊食品目錄、懸掛核準證書、禁止委托加工、規范小作坊食品標識等方式,對小作坊實行安全管理。同時,把小餐飲、食品攤販監管納入地方立法的范圍,在全省推行登記管理,“相對于原來的《管理辦法》,《條例》更具有操作性”。
下一步,省食藥監局將按照條例的授權,抓緊制定我省“三小”登記管理辦法,按照“納入監管、改造提升、逐步規范”的原則,進一步明確登記、經營管理、退出機制以及事中事后監管等程序和要求,切實提高條例的可操作性。
網絡訂餐平臺 每月報送數據嚴格資質審查
許多人網絡訂餐時沒有關注對方頁面是否有公示相關資質信息,《條例》也對時下備受關注的網絡訂餐設置了條款。
【企業現場】
餓了么是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在位于臺江區的福州分公司里,工作人員正在緊張處理各地實時訂餐信息。餓了么福建食品安全部負責人周道剛表示,公司將嚴格落實《條例》要求,進一步完善平臺備案經營信息,嚴格入網商戶資質審查,保障配送環節食品安全,盡好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主體責任。
【部門回應】
記者了解到,目前,省食藥監局已與入閩主要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建立了數據報送制度。截至目前,各網絡訂餐平臺共報送全省入駐商戶96411戶,通過自查自糾,各網絡訂餐平臺主動下線問題商戶23729家次。
下一步,省食藥監局將加強對網絡訂餐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提升網絡食品經營主體搜索、違法行為線索發現、電子證據固定等技術手段,引導多方共治,推進“協同治網”。
省食藥監局提醒,消費者一旦發現商資質不健全、信息不一致和超許可范圍經營等情況,以及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糾紛時,可撥打12331向當地食藥監部門舉報和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