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第一口奶”,應該是純母乳還是奶粉等母乳替代品?
根據現行的嬰幼兒喂養規范,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倡導的純母乳喂養,是指在孩子生命的最初6個月內,除治療目的的藥物糖漿、營養素補充劑外,不給孩子喂母乳之外的任何液體和食物,水也不例外。0-6個月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純母乳喂養,對于嬰兒的健康更為有利。
而現實層面,因奶粉企業屢屢營銷手段花樣百出、社會配套支持不足(如母嬰室配備不齊全)、母乳喂養知識普及不足等因素,中國純母乳喂養率仍然偏低。
2016年9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曾在7個省份的貧困農村做過一項調查。就“母乳喂養堅持了多久”的問題,調查者詢問了近5000個孩子的監護人,回答不足一個月的高達35.5%。這個結果,讓調查者十分驚訝。
而根據國家疾控中心2013年營養與慢病調查的監測數據,中國純母乳喂養率僅為20.8%。
7月31日,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促進母乳喂養高峰論壇”上,來自首都兒科研究所、育己講堂等機構的母嬰健康專家們提出,當下代乳品廠商營銷手段層出不窮,如從醫院非法獲取母嬰信息精準營銷、向醫院免費贈送奶粉樣本等手段對母乳喂養的普及有負面影響。
上述乳企的違規甚至違法行為,均被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醫療機構不得展示、推銷和代售母乳代用產品的通知》等在內的多部法規規章明確禁止,但現實層面,仍屢禁不止且花樣翻新。
包括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宋文珍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廣告監督管理司副司長黃新民在內的多位官員也在論壇上表示,母乳代用品企業的各種營銷手段,實際上是阻礙母乳喂養提升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且奶粉企業營銷手段層出不窮,應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予以限制。
機構調查:中西部純母乳喂養率僅為18.9%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獲取的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該機構2010年7-8月在中國中西部12個省40個縣開展的母乳喂養的調查結果顯示,6個月以內兒童按照嚴格標準的純母乳喂養率僅為18.9%。
此外,調查地區早開奶率、6個月以下兒童純母乳喂養率、1歲和2歲時持續母乳喂養率均低于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
另一組為國家疾控中心2013年營養與慢病調查的監測數據,顯示中國純母乳喂養率僅為20.8%。
此外,2016年9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曾在7個省份的貧困農村做過一項調查。就“母乳喂養堅持了多久”的問題,調查者詢問了近5000個孩子的監護人,回答不足一個月的高達35.5%。這個結果,讓調查者十分驚訝。
乳企“爭第一口奶”丑聞屢屢曝光
“愛嬰醫院”是指保障母乳喂養的場所,目前我國共有7000余家這樣的醫院。
按照愛嬰醫院的評定標準,相關奶粉企業的廣告和樣品不應出現在這個地方。
然而,在“促進母乳喂養高峰論壇”上,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婦幼健康服務司副巡視員曹彬表示,若干年前(2003年)自己去愛嬰醫院產科暗訪,產房里邊有奶粉企業送的奶粉樣本,產房床位的床頭都有奶粉企業的廣告。產科的護理臺上,有很多的奶粉廠商,把相關的資料放在服務臺上,不乏宣傳廣告,“我們覺得還是經濟利益的關系在里面做杠桿”。
十多年后,類似的事情仍在發生。
2017年7月,據法治周末報道,雀巢中國公司旗下6名員工涉嫌從多家醫院醫務人員手中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該公司員工據此達到搶占市場份額、推銷雀巢奶粉的目的。
根據該案終審刑事裁定書,雀巢中國公司西北區嬰兒多位員工通過拉關系、支付好處費等手段,多次從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蘭州軍區總醫院、蘭州蘭石醫院等多家醫院醫務人員手中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
此外,多家醫院的醫務人員證實,雀巢中國公司旗下的員工曾給他們送去雀巢奶粉的試用裝,并讓他們免費發放給嬰兒家長;發放同時并登記嬰兒家長的信息;并根據信息數量為他們提供好處費。
此類乳企“爭第一口奶”的丑聞均不乏大型企業的身影。
據新華社2013年報道,經天津市政府調查核實,2011年以來,天津85家醫療衛生機構的116人受多美滋公司委托,以向新生兒和嬰幼兒家長授課、發放宣傳材料、推介免費使用多美滋奶粉等方式,違規接受多美滋公司數額不等的費用。
這類違規推銷行為,觸犯了中國的多部法律法規。
2011年11月,衛生部發布《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規定“生產者、銷售者不得促銷母乳代用品,全面禁止母乳代用品廣告,醫療機構及其人員不得推銷或者代售母乳代用品。
2013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工商總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母乳代用品宣傳和銷售行為的通知》。《通知》嚴禁醫療機構接受母乳代用品生產經營單位的饋贈和贊助,不得收取回扣、獲取利益;嚴禁母乳代用品生產經營單位在醫療機構做各種形式的推銷宣傳;嚴禁醫療機構及其人員向孕婦及其家庭宣傳、推銷母乳代用品。
2015年,新廣告法第20條也明確規定,禁止在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公共場所發布聲稱全部或者部分替代母乳的嬰兒乳制品、飲料和其他食品廣告。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宋文珍在論壇上表示,母乳代用品企業的各種營銷手段,實際上是阻礙母乳喂養提升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盡管相關法律法規已經”禁止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公共場所發布聲稱全部或者部分替代母乳的嬰兒乳制品、飲料和其他食品廣告“,但隨著奶粉企業營銷手段層出不窮,花樣不斷翻新,有些法規已經落后了。
曾參與《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實施和監督項目的首都兒科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淑一告訴澎湃新聞,中國的《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發布于1995年,20多年間,社會和市場變化巨大,”1995年的法規已經不能適應2017年的社會了“,迫切需要更新。
缺少母嬰室,許多母親不得不在廁所里喂奶
根據2012年開始施行的《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女職工享有的產假天數從原先的90天增加為98天。
張淑一認為,政府、社會還應當給予女性更多支持,比如增設哺乳喂養室,為孕產婦提供健康指導和教育等。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華楠告訴澎湃新聞,一方面媽媽們被誤導認為奶粉是發達國家的喂養方式(實際上不是),其次中國的母嬰室規劃建設不夠,”讓媽媽在骯臟的廁所里喂養孩子是挑戰社會的倫理和底線“。
而產假也是另外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健康服務司副巡視員曹彬在論壇上的介紹,直到產后復工仍需繼續母乳喂養的母親占了76.83%,但能夠堅持下來的僅有28%。
其中,法定產假和建議純母乳喂養的時間沖突,是復工后母親放棄母乳喂養的重要因素。
2012年,我國基礎產假由90天增至98天。2015年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訂后,各省份陸續修訂地方條例,延長了產假,但標準不一,多為四五個月。
宋文珍認為,政策一方面規定了較短的產假,一方面又提出了純母乳喂養率的目標,政策需要完善。
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王丹華也呼吁延長產假,目前產假98天,但是純母乳喂養最好堅持至少6個月,上班后很難堅持。
但是產假延長,婦女就業又會受到影響,王丹華認為,這是政策制定中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