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荔枝新聞曾經報道連云港市一家乳制品企業,為了延長銷售期,偷偷將鮮奶、酸奶生產日期修改提前,生產出“早產”乳制品的事情。最近,荔枝新聞接到知情人的舉報:這家企業因為達不到要求,生產許可證過期后沒能通過審核,在上個月被要求停產了。但是,他們真得停止生產了嗎?
在2015年10月底,荔枝新聞記者曾對連云港市東農乳業有限公司進行過調查。這家企業10月29日出廠的奶制品,生產日期卻被標注成10月30日,普遍存在早產一天的問題,涉嫌欺詐消費者。當時,企業生產負責人極力否認這一違法行為,但事實確鑿,最終東農乳業被連云港市連云區市場監管局處以5萬元的經濟處罰,并被勒令立即整改。
一年多時間過去了,這家企業的整改情況如何了呢?近日,有知情人再次向荔枝新聞舉報,稱東農乳業因為多處條件不符合要求,在2017年年審時,沒能通過省食藥監局專家組的審核,已經被要求停產。
7月20日,記者來到了這家企業了解情況,企業負責人否認他們還在繼續生產。記者在東農乳業的生產許可證上看到許可有效期至2017年的6月19日,已經過期了一個多月,這家企業已經不能再生產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弄好了,然后省食藥監局把我們弄錯了。” 這名負責人說,責任不在企業,而是因為省食藥局的失誤,導致生產許可證暫時沒有審核下來,但按照法規要求,他們還是積極配合、不再生產了。
然而,當記者提出希望進入生產區域核實時,卻遭到了企業負責人的拒絕,并表示自己沒有在違法生產。事實果真如此嗎?記者與連云區市場監管局取得了聯系,進行核實。然而,在等候執法人員到來的時間里,號稱“停產”的東農乳業的工人們卻都忙碌了起來,他們在忙什么呢?
兩小時后,記者跟隨執法人員進入了生產車間。此時車間里的確沒有生產,但生產線上卻擺放著各種原料,清洗車間里多位工人正在清洗回收來的奶瓶,現場并不像已經停產一個多月的樣子。
最終,在清洗車間的一大堆雜物中,連云區市場監管局的執法人員發現了大量被隱藏的酸奶和鮮奶成品。見到露了餡,企業負責人表示:“你說怎么能說實話,我這個企業再停的話,以后這個企業就不要再做了,我心里怎么有底呢,你跟我說,我也不能實話跟你說哎”。
連云區市場監管局的執法人員立即叫停了這家企業的違法生產行為,生產好的牛奶也不得上市銷售。
那么,東農乳業的生產許可證為何沒能通過審批?真的是因為省食藥監局的“工作失誤”嗎?執法人員表示,東農乳業是因為生產條件不符合生產要求才沒能通過審批。目前,連云區市場監管局還在對此案做進一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