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就《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金小桃表示,由于營養失衡增加健康風險等原因,帶來疾病譜變化,過去少見的痛風、糖尿病等慢病已經成為多發常見病。今后將采取監測評估等綜合手段,提升食品安全和營養質量。
《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于7月13日發布,金小桃表示,目前國家衛計委按照中央要求,正在制定落實方案,明確職責分工,推動任務的落地落實取得實效。他表示,針對國民營養健康與食品安全問題交織,營養不足與過剩并存,營養失衡增加健康風險,帶來疾病譜的變化,使得過去少見的疾病如痛風、糖尿病等慢病成為多發常見病,加強營養科學的基礎研究,監測評估、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采取有效措施和綜合手段,來提升食品安全和營養質量。
其次在解決貧血、生長發育遲緩、肥胖等傳統營養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2020年和2030年工作目標。前瞻性地考慮未來營養健康和科技革命的發展趨勢,重視國民營養與環境、生理、心理、社會等關聯影響,通過完善營養政策法規,加強食品營養健康標準制定,加強營養健康與公眾消費知識的普及,加強服務體系和人才培養,不斷提升科學、精準、智慧營養服務水平,助力踐行大健康。
另外,他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膳食結構和營養需求發生了多元化新變化,廣大人民群眾期望既能保持營養健康不受影響,還能夠享受美食、傳統風味和食養等中國特色的營養健康需求。同時對休閑、運動、健身、減肥、旅游、臨床以及各種不同人群、不同工作狀態、生活狀態以及生命狀態下的營養健康需求提出了更多方面的要求。“所以我們要綜合發力,促進創新融合,實現營養與養生、體育健康等不同的、多元的、個性化的供給和消費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