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王晨曦
通訊員 應述輝
冬季對許多慢性腎病患者來說是個“難熬”的季節,稍不注意,病情就有可能復發。冬季腎病為何容易反復?如何做好防護平穩過冬?12月18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北省新華醫院)腎內科主任鄒榮做客本報“市民有約·楚天名醫大講堂”,為廣大網友和讀者分享冬季如何保護腎臟。
專家名片
姓名:鄒榮
職務: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腎內科主任、湖北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北省醫學青年拔尖人才
擅長:從事臨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長診治各種原因誘發的腎臟疾病,對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急慢性腎衰竭、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風濕免疫性腎損害等疾病的中西醫協同治療有獨特療效。
坐診時間:國醫堂周一下午、周三上午
冬季慢性腎病易復發加重
“慢性腎臟病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國目前約有1.4億不同程度的腎病患者。”鄒榮介紹,從中醫角度分析,慢性腎病屬于冬病,容易在寒冷的冬季發病或復發加重。
為何冬季腎病易復發?鄒榮分析,首當其沖的是受氣溫的影響,天氣寒冷,血管容易收縮,血管阻力增加,導致腎臟血供減少。部分慢性腎病患者無法適應大的晝夜溫差,導致內分泌和神經系統出現紊亂,進而引發病情反復;其次,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患者感染后可能誘發機體的免疫反應,或損傷腎臟;另外,對腎病患者而言,冬季血壓波動大,若不及時控制,持續地升高的血壓會損害腎臟;第四是冬季過度進補,很多腎病患者誤以為多吃可以提高抵抗力,但忽略了腎病的飲食禁忌,導致高鹽、高蛋白、高脂、高嘌呤等飲食攝入增多,反而增加腎臟負擔。
夜尿增多是腎損傷的信號
如何判斷自己患上了腎病?鄒榮指出,首先可以看尿量,尿量的改變是腎功能變化的重要指標。如果尿量突然減少或增多,可能意味著腎臟的濾過功能出現異常。例如,24小時尿量少于400毫升是少尿,可能是急性腎損傷的信號;而夜尿超過白天尿量,又或者夜尿持續超過750毫升,都可能提示腎臟濃縮功能減退。
其次是尿的性狀,正常尿液是透明淡黃色,如果尿液顏色變紅、變深,或者出現渾濁,可能是腎臟或泌尿系統出現問題。另外,尿液中出現經久不散的泡沫,可能提示尿中有蛋白,這是腎病的常見癥狀之一。
還要關注水腫情況,腎病患者容易出現水腫,要留意水腫的部位、程度以及是否加重或減輕。如果水腫持續加重,可能意味著體內水鈉潴留加重,腎臟排水功能受損。
最后,血壓變化也很關鍵。持續的高血壓會加重腎病進展,患者應定期測量血壓,觀察血壓是否穩定在正常范圍內。
腎病患者這樣做安全過冬
慢性腎病患者怎樣安全過冬呢?鄒榮建議,首先,要關注血壓。寒冷天氣容易出現血壓波動,建議每天多個時間段測血壓,了解血壓情況,以便積極調整生活方式、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藥物。
第二,調整飲食。遵循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的飲食原則,避免高鉀、高磷食物的攝入。合理的飲食結構調整可以降低腎病患者的腎臟負擔,延緩腎功能減退。
第三,定期復查。病情出現變化要及時就診,冬季注意保暖,及時添減衣物,戴好帽子、圍巾以做好頭頸部的保暖,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
第四,加強鍛煉。一些腎病患者冬天喜歡窩在家不動,這么做會使腎臟的血流減緩,加重身體代謝物質的瘀滯以及腎臟硬化和萎縮。
第五,嚴防感冒。慢性腎炎患者在感冒當天或次日,其腎病就可能復發或加重。不少患者在感冒后的10日至14日發生急性腎炎,癥狀為浮腫、尿血,且腎功能檢查顯示肌酐、尿素、氮等指標異常升高。另外,不少腎病患者的感冒屬于隱匿型,由于免疫力降低,發燒、頭痛等癥狀不明顯,只出現怕冷怕風、咽喉癢痛等輕微不適,鄒榮提醒這種情況容易被忽視,但對腎臟的損傷也很重,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