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訊員 貝蘭 陳姣
男子誤將“胸痛”當“胃病”,去醫院檢查發現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陽邏院區急診科、心血管內科專家聯合為其手術,順利開通了閉塞血管。近日,男子恢復狀態良好,順利出院。
林先生(化姓)今年56歲,是一名船員,常年在長江沿線做航運工作,由于平時生活作息不規律,吃飯時間不固定,他經常胃疼。12月初,他途經陽邏港停泊休整。12月6日凌晨3時左右,林先生突發胸腹疼痛,以為是胃病,他想著緩一緩就好了,就起身喝了點水,不料疼痛一直持續,早上8時許也沒有緩解,他趕緊下船來到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陽邏院區(武漢長江新區中心醫院)就診。
該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周永輝接診后,快速識別并完成心電圖檢查,經心血管內科醫生劉磊急會診后,確診該患者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需要緊急進行急診介入手術。
“急性心肌梗死發生時,每一秒的延誤都可能讓心肌細胞大量死亡,心臟功能遭受不可逆的損害。”劉磊介紹,由于患者無家屬及同事陪同,他立即電話聯系患者遠在重慶的家屬,告知患者病情,征得了患者家屬的同意。
與此同時,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涂焰明帶領介入團隊立即啟動“心梗救治”綠色通道,無縫銜接至導管室進行急診造影,造影結果顯示右冠狀動脈閉塞。經過60分鐘的搶救,心內科介入團隊順利開通了閉塞的血管,林先生的生命體征逐漸恢復平穩,胸悶胸痛癥狀消失。
術后,林先生被護送至心血管內科CCU(冠心病監護病房)。護士長羅桑娜和責任護士陳姣安撫了患者的緊張情緒,并安排好患者的飲食生活。當晚林先生家屬從重慶趕至醫院,在心血管內科護士們的精心照料下,林先生恢復良好,已于12月13日康復出院。
劉磊介紹,急救的黃金時間僅有120分鐘。在這寶貴的時間里,快速識別癥狀并撥打120是關鍵。患者應立即原地休息,避免一切體力活動,保持情緒穩定。醫院專業的醫療團隊會爭分奪秒地開展溶栓或介入治療,以疏通阻塞的血管,恢復心肌的血液供應。
劉磊提醒,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由過度勞累、熬夜、情緒急劇變化、暴飲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煙、大量飲酒、高膽固醇飲食等誘發,胸痛是它最常見的信號,痛感常從胸部中央向左肩、左臂放射,患者痛不欲生。還有部分患者的癥狀不典型,可能僅表現為牙痛、下頜痛、上腹痛等,極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從而錯過最佳救治時機。如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