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李慶
全民普惠膠囊胃鏡體檢的趨勢或將到來。服下一粒小膠囊,躺下10多分鐘后,它就能在體內動起來,隨即拍攝幾萬張內鏡影像圖片,同時通過人工智能,實現自動分析病情、智能識別病灶。這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典型應用。
12月16日,2024武漢市數字經濟應用場景對接大會暨揭榜掛帥項目發布會舉行,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由安翰科技(武漢)股份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湖北省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揭榜的多模態消化道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及健康管理平臺,受到普遍關注。當天的活動現場,包括該管理平臺在內,共有10個項目產生。
300多個電子元器件讓體檢更準確高效
一顆小小的膠囊,究竟如何改變普通人的生活?該項目負責人肖國華介紹,多模態消化道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及健康管理平臺,基于通用大語言模型,結合云管理、大數據等技術,以膠囊內鏡產品為依托,規范化構建消化道大數據及健康管理平臺,提供消化道疾病的自動檢測與智能輔助診斷、消化道大數據遠程閱片、自動生成報告等系統解決方案。
目前,基于膠囊內鏡部署消化道專科多模態大模型構建的智能診斷平臺,已獲美國FDA創新醫療器械注冊,應用場景平臺已在多家醫院臨床應用,預計未來在協和醫聯體示范推廣。
“它實際上是把微型攝像頭置于一顆膠囊內,里面還有300多個電子元器件,這個膠囊進入人體以后,能夠自動拍照,把消化道里面各種疾病清晰記錄,并且實時將圖像能夠傳送出來,醫生就根據這個圖像能夠做這個診斷?!毙A介紹,團隊還有一項獨創的磁場控制技術,患者體檢時,可以在體外產生一個磁場,醫護人員能夠遙控膠囊在消化道里的運動。據介紹,武漢已有多家醫院已經引入該技術。
安翰科技技術專家介紹,該膠囊進入人體以后,大概要拍幾萬張圖片?!拔覀冊陂_發這個人工智能產品過程當中,與武漢協和醫院等多家三甲醫院醫療團隊密切配合,對原始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根據深度學習訓練模型,開發出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這個技術已經在全世界多個知名期刊文獻發表。”
高端體檢項目將實現平民價格
這項技術最大的好處就是對檢查結果的研判更加高效準確。肖國華在接受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人工智能技術的介入,比普通醫生對疾病診斷的效率和準確率更高。
一般情況下,普通醫生可能需要對大量圖片進行檢查和研判,然后做診斷,這個時間根據病情不一,會有不同的長度。雖然數據量非常龐大,但人工智能把這個時間縮短到5分鐘左右,而且,準確率能夠達到99.9%。
安全和準確是患者在體檢時的最大訴求。肖國華介紹,該技術已在國內做了大量的臨床試驗,“我們用同樣的模型,到歐洲有6個國家13家醫學中心也做了臨床試驗,結果完全驗證武漢協和醫院團隊的結果?!彼f,這個產品已逐步實現在全世界范圍廣泛應用了。
“對于患者而言,這個膠囊內鏡機器人是一個無痛無創的技術,它和一般膠囊大小相當,服下后不用打麻藥,無交叉感染,從今年開始已經把價格降到跟做一般無痛胃鏡差不多的價格?!毙A說,在武漢市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公司也已跟一些體檢機構推進合作,“我們希望通過技術創新和普惠策略,讓更多人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早期篩查服務,讓普通老百姓能用得起?!?/p>
基于通用大模型,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創新醫療器械進行了融合賦能,開創性地讓膠囊內鏡技術走進百姓,將形成標桿產品逐步普惠到全國,讓中國膠囊內鏡技術走到世界前列。
他還展望,未來希望將膠囊技術發展成為一個微型機器人平臺,能夠在人體內進行各種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