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一按床邊的呼喚鈴,護理員就能第一時間趕來,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專業醫療護理和生活照護,這個場景你能想象嗎?
最近,“無陪護病房”概念又火了。
之所以說是“又”,因為這并不是一個新鮮的事。
早在2010年,原國家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標準(試行)》中,就提出“不依賴家屬或家屬聘護工照顧患者”。
2023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印發的《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醫療機構可按需聘用數量適宜、培訓合格的醫療護理員;今年10月,國家醫保局出臺了護理類立項指南(試行)和優化調整護理價格的政策通知,文件亮點之一就是新增“免陪照護服務”項目,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
所謂“無陪護病房”,可簡單地理解為是一種由經過規范化培訓的護理員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生活照護等服務的病房模式,旨在實現無家屬陪護或家屬只陪不護。
現狀:
一人住院全家奔波
國家衛健委預測“十四五”時期,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在老齡日益凸顯的背景下,醫院、子女承擔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可以想象,家中有個病人住院,全家人都得跟著忙活,不僅需要全家人日夜照顧,還影響他們工作學習生活。對一部分相對年輕的雙職工家庭來說,全天候陪護固然可以能彰顯親情,但也意味著工作生活無法正常開展。家屬陪護本身如果不夠專業,對病人健康非但沒有幫助而且可能造成損害。對一些少子甚至無子的家庭來說,家屬24小時陪護更是不切實際。外面請護工,不僅價格高,而且專業素養良莠不齊,缺乏監管,總讓人不放心。
一方面床護缺口較為嚴重,一方面一人住院全家奔波,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近兩年,“無陪護病房”逐漸走進公眾生活。
探索:
多地試點病房“無陪護”
“無陪護病房”有更早的探索。據報道,天津第三中心醫院從2005年開始推行在全國公立醫院中絕無僅有的全院“住院病人無陪伴制度”。該院有120多名像護工一樣的康復助理,由護理部和人事部牽頭,在社會上招聘一些40歲~50歲的人員組成。
2007年,北京9家醫院啟動護理員制度試點,由醫院護理部統一聘用、管理經過專業培訓的護理員,探索用護理員逐步取代護工。據人民日報2008年的報道,一年來,這項制度成效有限,醫院聘用的護理員人手還是有限,工資待遇低導致流動大。
山西省從2016年就開始探索“無陪護”病房服務了,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的骨科是第一批試點。
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2017年起也開始了“無陪護”模式的探索,目前廈門市三級公立醫院均已著手準備“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
2022年7月,福建省就在全國率先開展“無陪護”病房建設,今年的試點范圍將逐步擴大到全省所有三級醫院,并在全國率先將護理服務納入醫保支付。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浙江、福建、山東、山西、天津、廣東等至少十地衛健部門在相關文件中提到開展“無陪護”病房服務,部分地市、區縣也開始探索這一模式。
費用:
價格項目需政府規范
針對服務價格,各地有著不同的嘗試。
在天津醫院住院時享受了無陪護服務的郭女士說,能自理的患者,護理費一天只需60元,不能自理的80元,護理服務很專業,大大減輕了住院負擔。
浙江省人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葛俐俐介紹,患者自聘護工一般是一對一服務,市場平均價格為每天200元至250元。無陪護病房的醫療護理員收費低于家屬自聘護工。
福建省試點醫院收費標準分為三個檔次:100元/天、160元/天和230元/天。患者病情越輕、自理能力越強,所需的護理等級越低,費用也就越低;反之,病情越重、自理能力越差,所需的護理等級越高,費用也就越高。
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醫院的收費標準略有不同,按照一級護理170/天、二級護理120元/天的標準收取,患者住院7天的花費只要800多元。而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將“無陪護”服務納入醫保,個人先行自付30%,其余70%可按照基本醫保規定支付。
國家醫保局吸收地方探索經驗,在立項指南中單獨設立“免陪照護服務”價格項目,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2024年底前各省對接落實立項指南后,試點地區“免陪照護服務”收費將有據可依。
挑戰:
推廣路上“荊棘叢生”
伴隨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無陪護”病房的需求將與日俱增。然而,這一模式進一步推廣仍存難點。
首先,是一個現實的成本問題,政府需要出臺具體實施方案,實行政府指導價,避免亂收費、亂漲價。要建立合理的分擔機制,既要保障護理員的合理收入,又要讓患者能負擔,還要讓醫院和第三方公司能維持運營,各地應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探索。
其次,加強護理員隊伍建設,完善陪護標準。護理員是開展“無陪護”服務的主要力量,應當加強護理員隊伍建設,推動其更加規范化、專業化。盡快制定更加細化的陪護服務行業標準,完善對護理員隊伍的管理監督機制,避免出現虛假服務、敷衍服務等亂象,真正保障患者權益。
此外,注意尊重患者和家屬意愿,“無陪護”作為一種補充性的住院服務選項。照護生病親人是親情或孝道的體現,加之部分家庭會有經濟壓力方面的考慮,因此推行“無陪護”病房還需遵循自愿原則,不宜成為所有患者的“必選項”。
(海報新聞綜合央視網、新華視點、中國青年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