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女性都想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瘦”,都能讓人欣然接受。近日,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功能腸道外科連續收治兩例重度消瘦、形同骨架的女患者,一人體重僅僅58斤,存在頑固性便秘,一度虛弱到無法自行站立,但她仍然拒絕進食;另一人從小就有著“光吃不胖”的體質, 但從一年前開始出現嚴重腹瀉,體重在一年間就從120斤暴跌至60斤。
女子身高1米7體重才58斤,仍拒絕進食
來自河南的芳芳是由丈夫和父親“架”到上海、抱進診室的,身高近1米7的她,體重僅有58斤,極度消瘦、虛弱得無法自行站立,但即便是這樣,她仍拒絕進食,每天僅用少量水濕潤口腔與咽喉。半年多來,她靠靜脈營養維持生命,身體每況愈下。
“肚子太脹了,感覺滿是排不出的廢物,脹得都快要爆炸了!”虛弱的芳芳一邊向醫生訴說病痛,一邊將枯瘦的手搭在深度凹陷的腹部。
身體實際情況與患者感受存在如此巨大的反差,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一切要從數年前說起。
幾年前,芳芳開始出現頑固性便秘,嘗試過市面上各種瀉藥和土方,當這些都失去作用后,無法排便的恐懼便逐漸演變為對進食的恐懼,哪怕已經虛弱到皮包骨頭,她的內心依然抗拒飲食。
接診醫生查閱文獻后發現,在頑固性便秘患者中,有近19%的患者會像芳芳這樣發生進食障礙,常見癥狀有節食、進食恐懼、刻板飲食、催吐、暴食,他們往往會使用瀉藥、利尿劑或減肥藥來控制體重。
女子腹瀉,從120斤暴瘦至60斤
除了芳芳,另一間病房里來自山東的阿菊也在承受極度消瘦的折磨。阿菊從小就有一項令人艷羨不已的“特質”——光吃不胖。
然而就是這份“天賦異稟”幾乎要了她的命。從一年前開始,她在沒有任何顯著誘因的情況下遭遇嚴重腹瀉,一天要跑十幾趟廁所,拉到直不起腰,僅僅一年時間,她的體重就從120斤暴跌至60斤。
丈夫帶著阿菊多方求治,終于在一家醫院確診了病因——乳糜瀉。
乳糜瀉是一種由麥類食物中的麩蛋白所引發的嚴重過敏反應,在面食“激發”下,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身小腸黏膜,造成腸黏膜萎縮以及頑固的營養吸收障礙。
雖然找到了病因,也接受了嚴格的無麩質飲食,但一個月下來,她的體重毫無增加,看不到絲毫康復的曙光。
醫生綜合分析了芳芳和阿菊的病情,認為僅采用常規治療手段難以扭轉已完全“偏航”的消化系統,必須通過腸菌移植來“重置”兩人的消化系統。
兩名患者靠糞便和丈夫腸液獲救
據了解,腸菌移植的來源非常特別,多為健康者的糞便。
經過多次家庭會議和健康教育,芳芳艱難地同意接受腸內和腸外營養治療的置管,并進行了一個療程的腸菌移植,同時服用氟西汀和奧氮平以緩解焦慮和抑郁癥狀。兩周后,芳芳的體重增長了4斤,她終于重新有了饑餓感,甚至主動要求進食。
阿菊的良藥則來自丈夫,從他體內抽取出的腸液通過鼻腸管輸注進入阿菊體內。輸注第四天起,她的腹瀉量明顯減少,由最初的每天10余次減少到1~2次,排便趨于成型。全療程六次輸注完成后,阿菊自己走到體重秤前,發現“胖”了2斤,久違的笑顏綻放在她臉上。
醫生指出,近年來功能腸道外科收治的排便異常患者日益增多,或頑固性便秘、或嚴重腹瀉,采用常規通腸或止瀉藥均療效甚微。對這部分患者來說,應及時就醫全面檢查消化道結構、評估其功能,對于器質性病變導致的排便異常應果斷采取外科手段。在此基礎上,還應關注腸道功能的恢復與重建。據了解,負責人體消化吸收營養物質的不只有小腸上皮,還有腸道中數不清的微生物,將健康人的小腸菌群移植到患者小腸內,就能幫助他們重建小腸上皮的吸收以及屏障功能。
芳芳與阿菊病情的好轉得益于腸道微生態環境的重建,在此基礎上,再結合心理治療、免疫治療、腸內腸外營養治療,最終讓消化系統逐步回到正軌,康復便指日可待。由此可見,欲“重置”消化吸收功能,解剖結構、生理機能、腸道微生態與精神心理缺一不可,唯有綜合施策,方能重獲健康。
新聞綜合自新聞坊、澎湃新聞、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