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世界慢阻肺日,今年慢阻肺日的主題是“知道你的肺功能”。“2024年世界慢阻肺日科普活動”在廣州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線上致辭時表示,早篩、早診、早治是慢阻肺防治的基礎。其中,肺功能檢查是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檢查方法,也是了解肺功能最直接的手段。
慢阻肺病是一種導致呼吸困難的慢性疾病。目前我國有近1億慢阻肺病患者,40歲以上人群每8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病患者。每年因慢阻肺病死亡人數超100萬,是我國第三大致死疾病。
然而,慢阻肺病在我國面臨“三高三低”的挑戰,即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社會經濟負擔高;但知曉率低、診斷率低、規范化治療比例低。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慢阻肺病的公眾知曉率不足10%,僅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道自己患病,近90%此前從未得到明確診斷,將慢阻肺病防控關口前移刻不容緩。
自2015年全國肺功能規范化培訓萬里行啟動以來,鐘南山院士呼吁大家重視肺功能檢查,要像量血壓一樣檢查肺功能。
鐘南山院士指出,慢阻肺最主要的癥狀就是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但很多患者早期沒有任何癥狀,一旦出現癥狀,肺功能已經非常差,可逆空間很小。目前,慢阻肺無法完全治愈,但可以通過早期肺功能檢查及時發現。因此,提高老百姓對慢阻肺的知曉率,讓更多老百姓在每年的體檢中加入常規的肺功能檢查,非常關鍵。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是改善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
鐘南山院士提醒:“40歲以上、有長期吸煙史、慢性呼吸道癥狀或家族史等人群,在每年健康體檢中建議加入肺功能檢測。秋冬季節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而呼吸道感染也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最常見病因,慢阻肺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需在此時期注意防寒保暖,加強防范。”
綜合央視新聞、中國日報網、映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