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訊員 崔樂 吳萍
因為臥床不能自理而一籌莫展的劉婆婆,在武漢市東湖醫院康復科治療一個月后,終于可以獨立行走。
95歲的劉婆婆平時身體硬朗,生活也能夠自理。9月中旬,她在家中不慎跌倒,當時便覺得右側髖部劇痛無比,家人立刻將她送到附近的醫院,經診斷劉婆婆患上了右側股骨轉子間骨折,隨即進行了右髖關節置換術。術后半個月,劉婆婆便一直臥床,雖然年紀大又做了手術,恢復行走不太容易,但是“重新走路”的信念在她的心中沒有消退。一個月前,她經人介紹到武漢市東湖醫院康復科進行康復治療。
接診的主治醫師劉麗聯合治療師崔樂,對劉婆婆進行了細致評估。評估發現,她的右髖關節各方向活動受限,活動時伴有疼痛,且右下肢輕度腫脹,針對這個情況,醫師聯合治療師為其定制了治療方案,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采用關節松動訓練和運動療法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范圍,物理因子治療如電子生物反饋療法等增強肌力,氣壓治療消除腫脹,針灸治療調理身體機能。
劉麗解釋,髖關節置換術是用人工髖關節假體取代病變的髖關節,以重建髖關節的功能,而術后康復治療的目的,是為了鍛煉和加強關節周圍肌群,重建關節動態穩定性,延長關節使用壽命,最大程度地恢復運動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骨科手術做完后并非一勞永逸,髖關節置換手術成功的重要一環是術后進行正確個性化的康復訓練,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手術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打個比方,如果將手術和康復比作蓋房子,那髖關節置換術就是構建房子的整體框架,而后期的康復訓練就是房子的軟裝步驟,提高生活舒適度。”
由于高齡,劉婆婆的聽力明顯下降,溝通存在一定困難,為使治療順利開展,治療師通過寫字方式與她溝通,解釋同類患者的治療過程及預后效果,介紹她與病友交流心得,消除她的顧慮,提高治療信心。
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劉婆婆終于可以獨立步行了。
劉麗提醒,術后患者要注意體位,防止關節脫位。側臥時,雙膝之間放置一個枕頭,不可坐側臥位;坐位時,雙腳不能交叉,不坐矮凳;不要隨意扭轉髖關節,不要彎腰拾物。若有不適應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更多資訊,請掃碼加入新聞老年健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