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姚赟
近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總結提煉福建三明醫改經驗,指導各地因地制宜學習借鑒。11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在重慶市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當地學習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相關做法。
據介紹,目前重慶市正在加快推進數字重慶建設,衛生健康部門有哪些具體舉措,給群眾看病就醫又帶來哪些便利?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潘建波在回答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數字健康建設從群眾看病就醫的實際需求出發,把多個部門關聯的“單項事”整合為群眾服務的“一件事”,謀劃實施了多個應用場景,以數改推動醫改,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服務。
他舉例,重慶市推出了“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應用,建立衛生健康、公安、醫保、人社等部門線上聯動機制,將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登記、社保、醫保繳費等10個事項全程一次網上聯辦,群眾跑動次數從7次壓減到0次,辦理時間從80天壓減到5天。2023年以來,全市聯辦量達到9萬件。
推出的“醫檢互認”應用,市級搭建統一標準、統一結構、統一質量的數據庫,建成互認共享平臺,實現跨層級、跨機構醫檢互認。各醫院醫生經患者同意,以高清無損的方式實時查看患者的原始檢查檢驗結果,在符合互認條件下,對其他醫院的結果予以認可,減少重復檢查檢驗,實現“一次檢查、終身查詢,一地檢查、全市互認”。今年推行以來,跨醫療機構互認量達到69.7萬人次,直接為患者節約醫療費用1.57億元。
此外,還推出了“一人一碼一檔”的健康檔案應用,為全市居民每個人建立唯一的一份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匯聚其在全市范圍內所有公共衛生服務、臨床醫療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記錄。截至目前,已建立2824.6萬份健康檔案,實現居民健康自我查詢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