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訊員 岳圓 丁燕飛
一個張嘴動作,竟導致顳下頜關節脫位。湖北宜昌71歲的鄭奶奶(化姓)怎么也沒想到,張嘴用力過猛,角度太大,帶來了長達8個月的麻煩。最終,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醫生為她進行手術才讓嘴巴合上。
今年2月,鄭奶奶在當地做胃鏡檢查,過程中張了次嘴,沒料此后就出現了閉口困難、流涎等一系列癥狀。吃飯吃不好,講話講不清,還伴左側面部麻木,她硬扛了4個月,最后還是去了當地醫院檢查。醫生告知這個為“顳下頜關節脫位”,跟嘴巴突然張得太大有關,但由于病情已拖太久,加之鄭奶奶年齡較大,健康狀況較差,建議到上級醫院進行進一步診療。鄭奶奶第一次遇到這種“怪事”,便趕緊前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口腔醫學中心求助。
入院后進行相關檢查后發現,鄭奶奶做任何表情都不自如,不能鼓腮,兩頰變平,雙側鼻唇溝稍變淺,同時下頜前伸,嘴巴張著,開口度不足兩指,觸診雙側耳屏前空虛。醫生解釋:“超過3周的顳下頜關節脫位稱為‘陳舊性顳下頜關節脫位’,因脫位狀態維持了8個多月,髁突長期位于關節結節前方,關節處受到撕拉、擠壓,關節周圍已有結締組織增生,特別是關節后部,伴有咀嚼肌痙攣,所以嚴重影響開閉口。”鄭奶奶一聽很著急,醫生一邊安慰她,一邊和她及家人溝通治療方案:“我們可以考慮全麻肌肉松弛狀態下先行嘗試手法復位,若手法復位失敗考慮切開復位,術后配合頜間牽引。”一家人立即答應配合治療。
在完善術前檢查,做足手術準備后,程波主任醫師團隊為鄭奶奶施行了全麻手術,在全麻肌松狀態下,反復行雙側顳下頜關節閉合性手法復位,但均不成功,因此改為進行顳下頜關節切開性復位。常規切開后發現,鄭奶奶雙側髁突異位粘連嚴重,于是分離粘連,將雙側髁突退回至關節窩內縫合。隨后,醫生又在患者口內放入6顆牽引釘,術后用彈力繃帶固定,以及口內橡皮筋頜間彈性牽引。好在經過常規治療,加壓包扎、固定,橡皮筋牽引以固定咬合,鄭奶奶治療效果不錯,后咬合關系基本恢復,術創也愈合良好,11月4日醫生順利拆除了老人口內的牽引釘。家人開心地說:“張了8個月的嘴巴終于合上了,說話、吃東西終于跟以前一樣了!”
醫生提醒,嘴巴合不攏要引起重視,顳下頜關節脫位臨床常表現為開口狀,不能閉口,唾液外流,語言不清,咀嚼和吞咽困難。下頜前伸,兩頰變平,臉形變長,張口困難,若單側關節脫位則表現為頦部中線及下頜切牙中線偏向健側,健側后牙反合。若出現以上表現,建議早期就診,避免拖延時間過久而成為陳舊性脫位,給復位帶來困難,也增加痛苦和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