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晏雯
通訊員 胡夢 萬凌翔
11月1日,金秋時節的武漢迎來了一場中醫藥脾胃病領域的頂級學術盛宴——2024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三十六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大會暨脾胃病學術周,在湖北武漢隆重開幕。此次盛會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湖北省中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湖北省中醫師協會共同承辦。
開幕式現場氣氛熱烈,群賢畢至。中華中醫藥學會陳俊峰秘書長、湖北中醫藥大學校長陳剛教授、湖北省衛生健康委中醫綜合處李濤處長、湖北省中醫師協會涂俊一秘書長、中華中醫學會脾胃病分會主任委員唐旭東教授等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專家、學者等1000余人出席了大會開幕式。湖北省中醫院(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胡運蓮教授擔任開幕式主持,為這場學術盛會拉開了序幕。
隨著開幕式的推進,陳俊峰秘書長、唐旭東主任委員、陳剛校長、呂愛平教授、唐承薇教授、陳旻湖教授、李軍祥教授、張聲生教授、李濤處長、涂俊一秘書長等領導嘉賓共同上臺,按下了象征著開啟新征程的按鈕,以最熱烈的方式拉開了第三十六次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脾胃病分會學術交流大會的帷幕。
開幕式后,還舉行了《中醫消化疾病循證大數據平臺》及《中醫消化優勢病種臨床隊列數據庫與可信聯合分析平臺》兩個重要數據平臺的發布儀式,以及中國科協《2024中醫脾胃病學學科發展報告》的啟動儀式。
據悉,本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大會暨脾胃病學術周,以“傳承創新,兼容并蓄”為主題,從10月27日開始,至11月3日結束。大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中線上會議自10月27日19:00開啟,并特別邀請了來自日本和新加坡的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同時設立了英文專場,為無法親臨現場的國內外學者提供了便捷的學習交流渠道。線下會議內容豐富,亮點紛呈,設置了多個論壇,涵蓋脾胃病學科的各個方面,從理論探討到臨床實踐,從專科護理到科研創新,全面推動學科發展。
10月31日,脾胃病研究系列專題論壇率先亮相,包括脾胃先鋒青年學者論壇、消化內鏡論壇、脾胃病專科護理傳承創新論壇、脾胃病中青年骨干高質量學術成果交流論壇、智慧中醫臨床與科研論壇等多個領域,為與會者帶來了前沿的學術成果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11月1日至3日,學術交流會議將進入高潮階段。開幕式當天主會場特邀了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呂愛平教授、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現任主任委員唐承薇教授、原主任委員陳旻湖教授、亞洲神經胃腸病和動力學會主席侯曉華教授、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病分會主任委員李軍祥教授、世界中醫聯合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會長張聲生教授等業內知名專家學者進行報告。國醫大師、湖北中醫藥大學梅國強教授,首屆全國名中醫、江西中醫藥大學張小萍教授,首屆全國名中醫、河北省中醫院劉啟泉教授,全國名中醫、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趙文霞教授等國內眾多知名脾胃病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當前脾胃病診治的熱點問題與最新進展展開廣泛而深入的交流。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湖北省中醫院)作為本次大會的主要承辦方之一,該院脾胃病科主任、本次大會執行主席胡運蓮教授表示,這場學術盛會不僅是知識的交流,更是智慧的碰撞。對于廣大脾胃病從業工作者來說,這是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對湖北省乃至全國的中醫藥脾胃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她相信,這些學術成果將轉化為實際的臨床應用,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推動中醫藥事業在脾胃病領域邁向新的高峰。
此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大會暨脾胃病學術周,共邀請了350余名國內著名專家及學者進行線上、線下授課,深入開展交流討論,并分享寶貴心得。截至11月1日,線下參會人員已達1500余人,線上參會人數更是累計突破10萬人次。會議贏得了參會人員的贊賞與好評,大家紛紛表示收獲頗豐,并熱切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此類學術盛會,共同助力中醫藥脾胃病事業的發展。
(圖片由湖北省中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