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來,國家醫保局開展醫保藥品耗材追溯碼信息采集試點工作。10月29日,國家醫保局舉辦“全國醫保藥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與應用情況發布解讀活動”。
活動上,國家醫保局大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項工作進展快、成效扎實:32個省級醫保信息平臺都已經全面開展了追溯碼的采集工作,截止到昨天,共歸集數據31.27億條,涉及29.68萬家定點醫療機構(超過6成)、49.72萬家定點零售藥店(超過99%)。
采集藥品耗材追溯碼能夠有效防范假藥、回流藥,顯著提升醫院、藥店發藥的準確性,大大促進用藥安全。上述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開展這項工作,國家醫保局發現“追溯碼”能給醫藥機構帶來很多好處:醫療機構能夠提升藥品管理能力、知家底,同時減少手工操作量,極大程度減少了發錯藥、發錯人的情況,有些試點地方的發錯率從百分之幾、千分之幾下降到萬分之幾;從藥品安全來說,以前醫院不敢接受退換藥,現在“一物一碼”,可以防止糾紛;從入庫到發藥環節優化了工作流程,可以減少臨期、過期藥,可以快速批量掃碼;從患者角度,可查可驗,患者更加放心,醫院更加有底氣。除了以上好處,對于零售藥店來說,信息化后,可以簡化退貨與問題處理流程,優化庫存管理與采購計劃,增強消費者的信任。
從生產流通企業的角度,上述相關負責人認為,這對生產企業有利于做好打假、防串工作;確保藥品質量安全,防糾紛;有利于精準了解產品市場情況,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做好產品售后服務,保障患者用藥安全;真實世界產品信息還能夠用于研發新產品。批發流通企業可以減少假冒劣藥混入,提升庫存管理能力,防止配送差錯,提高藥品配送效率。
上述相關負責人還提到,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盡量減少改造量和成本,國家醫保局制定實施路徑時,一個出發點是定點醫藥機構使用原有的醫保信息平臺接口,不需新增接口,所以改動量非常小,這項工作才得以快速推進。例如,一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在入庫時,無需將藥品拆成小包裝,直接掃描大包裝上的追溯碼,通過大、中、小包裝的對應關系,通過“三碼(追溯碼、醫保編碼和商品碼)映射庫”自動轉換出所有小包裝的商品碼。
據悉,國家平臺采集和查詢功能建設正在進行中,正在測試階段,很快將正式發布。接下來,國家醫保局還將統一建設藥耗相關的“四種庫”:三碼映射關系庫、包裝級聯映射庫、追溯碼的識別的規則庫和追溯信息庫。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