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來的時候還是夏天呢,出院都已經是秋天了!”在ICU躺了整整2個月的邱大爺(化名),走出病房時恍如隔世,這兩個月的時間里,他數次陷入危機,生命垂危,在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下,最終挺過“鬼門關”。讓人錯愕的是,邱大爺之前并沒有身患重疾,讓其差點喪命的,只是一根散落在地的樹枝。
手被樹枝劃了下,幾天后嘴張不開了
今年8月10日,72歲的邱大爺像往常一樣去地里干活,稍不留意摔了一跤,右手小魚際處被地上散落的樹枝劃破。對于干了一輩子農活的邱大爺來說,這樣的傷口早已司空見慣,所以沒有做任何處理。
接下來的幾天,邱大爺的右手越發腫脹起來,觸痛明顯,4天后,他突然感覺脖子轉得不靈活了,臉部肌肉也很僵硬,更要命的是,嘴巴只能微微張開,別說吃飯,就連喝水都困難。
意識到情況不對,邱大爺立即趕到了當地醫院,醫生查看后認為病情嚴重,建議他趕緊轉院。家人隨即將邱大爺轉送到了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急診中心,完善頭部及頸部磁共振后,排除了神經系統病變。醫生反復詢問病史后得知邱大爺幾天前被樹枝劃破了手心,考慮是破傷風。
“破傷風是一個致命的疾病,在無醫療干預的情況下,尤其是老年人和嬰幼兒,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經過積極的綜合治療,病死率在全球范圍仍達到30%-50%?!痹撛篒CU尹江濤主任會診后提出,患者年齡較大,病情隨時可能進展,影響呼吸肌、膈肌,造成呼吸衰竭,所以跟家屬充分溝通后,立即將邱大爺收治進了ICU病房。
數次遭遇生死時刻,大爺最終“闖關”成功
正如尹主任判斷的一樣,邱大爺進入ICU后,險情接踵而至。
“患者持續性發作肌肉痙攣,并出現意識喪失、呼吸困難、角弓反張等重癥化傾向,我們立即予以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币魅谓榻B,針對全身型重度破傷風梭菌感染,要先從源頭抑制毒素的產生和繁殖,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醫護團隊對傷口進行全面清創,并注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中和血液中游離的破傷風毒素,同時聯合使用抗生素,以消除殘留細菌、減少毒素的產生和繁殖。
治療期間,邱大爺病情反反復復,醫護人員并沒有放棄治療。9月10日,邱大爺已無肢體抽搐,肌張力較前好轉,停用鎮靜鎮痛,過渡為呼吸機與頸罩霧化交替氧療,鍛煉呼吸肌功能;9月24日,意識恢復,停用呼吸機,更換為頸罩霧化吸氧,感染指標下降,自主呼吸良好,能自主進食、排尿;10月4日,拔除金屬套管,身體狀況良好;10月9日,邱大爺康復出院。
這一場“硬仗”的勝利可謂來之不易,破傷風的“威力”不可小覷。尹主任解釋,破傷風是一種由專性厭氧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特異性感染,破傷風桿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可存在于泥土、人或動物糞便及鐵銹中,在缺氧的環境中繁殖,主要通過皮膚或黏膜傷口侵入人體。
破傷風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起初全身不適、頭暈頭疼、肌肉發緊、反射亢進,接著發生肌肉強直或痙攣、張口困難、苦笑面容、牙關緊閉等臨床癥狀,最終導致呼吸麻痹甚至死亡。病毒的潛伏期一般為3—21天。
不只是鐵銹傷,這些傷口都要打針
尹主任提醒,很多人誤以為只有鐵銹物品造成的傷口才會得破傷風。其實不然,相關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破傷風發病暴露因素以鐵釘、鐵絲扎傷或鐵器刀具割傷為主,其次為草木、竹子、樹枝及玻璃等割傷,以及跌倒、車禍、重物砸落引起的外傷。
“我切菜的時候不小心切到手了,要打破傷風針嗎?”“摔了個跟頭膝蓋破了,傷口有點深,但是現在不流血了,還需要打針嗎?”……醫院里,經常有受傷的患者前來詢問是否需要打破傷風針,尹主任解釋,易感染破傷風的傷口特征有以下幾種:組織開放性損傷,創口較深;有破傷風桿菌侵入,比如沾染泥土、糞便、鐵銹、木刺等,包括被動物或人咬傷的傷口,都屬于污染傷口;傷口存在缺氧環境,如傷口較小、較深、內部有血塊或異物堵塞等,都會增加感染破傷風的風險。
醫生介紹,破傷風的預防主要是破傷風疫苗和破傷風針,兩者不可混為一談。破傷風疫苗屬于主動免疫,是在身體健康的時候接種的疫苗,而破傷風針屬于被動免疫,一般用于破傷風的治療和短期的應急預防,只能在短時間內維持免疫效果。
對于沒全程接種過破傷風疫苗的人,傷口嚴重或存在傷口污染的,應在24小時內注射破傷風針。既往未接種過破傷風疫苗的人群,應主動全程接種破傷風疫苗,建立長久的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