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曹洋
通訊員 李詩然 王慧文
9個月的小橙(化名)一出生便在當地醫院查出先天性心臟病,生長發育較其他孩子也稍顯緩慢,體重僅6公斤。泰康同濟(武漢)醫院胸心外科主任王榮平及其團隊為其施行微創“補心”手術后,寶寶恢復良好,近日已順利出院。
小橙于今年年初出生,因為心臟有雜音,在當地醫院被確診為室間隔缺損,這讓一家人都焦慮不已。觀察一段時間后到武漢檢查,醫生發現室間隔缺損未有改善,還伴有肺動脈壓力增高、二尖瓣少至中量反流、三尖瓣少量反流,體重也相比正常嬰兒更輕。10月5日,為尋求進一步診治,小橙的父母帶著她來到了泰康同濟(武漢)醫院。
在完善相關檢查和仔細了解寶寶的情況后,10月7日,該院胸心外科主任王榮平及其團隊為小橙進行了修補室間隔缺損修補術+房間隔缺損修補術+二尖瓣成形術+體外循環輔助開放性心臟手術。此次手術也是醫院開業以來進行的最低體重的嬰幼兒先心病手術,術中醫生僅以4厘米的切口便為患兒成功填補心臟缺口,相比開胸手術創傷面積更小,患兒恢復更快。
由于嬰幼兒麻醉相比成人麻醉難度更高,插管、置管、麻醉的劑量也需要專業麻醉師的嚴格把控。手術麻醉中心主任秦智剛術中全程與王榮平主任緊密配合,最終手術順利完成。小橙轉入重癥監護室調節心功能,以渡過術后危險期。
“心臟病人是一定要守的,術后也要持續監測。所以做好手術最多只算是完成了50%的工作,剩下50%的工作要在監護室里繼續完成?!蓖鯓s平主任表示。
由于缺少親人的陪伴,轉入ICU后,9個月大的小橙免不了會不停哭鬧,要找媽媽。重癥醫學科護士們便輪番上陣,充當起“臨時媽媽”,日夜守在她身邊,給予寶寶無微不至的照料。日常的擦洗、喂奶、安撫均由她們全力負責,寶寶也逐漸習慣了監護室里這些叔叔阿姨的陪伴,不再頻繁哭鬧。
經過一段時間的監護,寶寶脫離了術后危險期,隨后轉入胸心外科普通病房進行后續康復治療。10月16日,小橙的情況已趨于穩定,各項功能恢復良好,重新回到了父母的懷抱。
王榮平主任介紹,正常的心臟分為2個心房和2個心室,其中左右心室之間由室間隔組織阻隔,互不相通。當室間隔組織存在缺損時,會造成左右心室相通,形成了心室水平的血液分流,導致不同于正常心臟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室間隔缺損是一類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約占先天性心臟病總量的20%。
“在嬰幼兒中,小缺損一般是5毫米以下,該患兒室間隔缺損大小約為6毫米,屬于中度的缺損。一般缺損較大的患兒,癥狀出現越早,越容易影響發育,可能出現氣促、呼吸困難、多汗、喂養困難、乏力和反復肺部感染,嚴重時還可發生心力衰竭,有明顯肺動脈高壓時可出現發紺。”王榮平主任提醒,“如果寶寶超聲檢查出室間隔缺損,應盡早尋求醫生的幫助,具體的治療方案由??漆t生經過評估后決定。”
更多資訊請掃碼加入新聞兒童健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