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姬薇
10月19日,世界鎮痛日發布會暨疼痛醫學周學術活動在北京舉行。國家疼痛專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中日友好醫院疼痛科主任樊碧發教授在活動上建議,完善慢性疼痛防治體系,動員全社會參與慢性疼痛性疾病全程管理,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識,加強慢性疼痛的早防、早診和早治,把疾病關口前移。
2024年“世界鎮痛日”主題是“關注疼痛的性別差異”。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表示,慢性疼痛的產生、發展都存在性別的差異,這與不同性別間性激素水平、內源性鎮痛系統以及大腦結構和功能等多種因素有關,也與女性社會功能角色的特殊性等社會心理因素有關。
數據顯示,我國慢性疼痛患者已經超過3億人,且正在以每年1000萬~2000萬的速度增加。
為落實“千縣工程”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政策要求,國家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中日友好醫院發起中國慢性疼痛管理網絡建設項目,將完善我國慢性疼痛管理網絡實現路徑,推動優質疼痛診療資源擴容下沉,深化無痛中國建設。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健康戰略與服務體系研究部副主任任靜介紹,項目將以縣域醫共體為基石、政策體系建設研究為抓手,聯合疼痛相關疾病領域的專家,探索搭建慢性疼痛網絡建設的相關政策體系、運行保障機制并開展覆蓋全國七個區域的慢性疼痛網絡搭建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