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曹洋
通訊員 李詩然 王慧文
“寶寶剛出生時感覺實在是太小了,謝謝你們的照護,現在孩子抱著更有分量了,感覺更健康了!”張女士出院時感謝道。
42歲的張女士(化姓)備孕多年,通過輔助生殖技術懷上了寶寶,令她欣喜不已。由于此次是高齡初產,產婦在妊娠期血壓控制不佳,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產科積極予以降壓、解痙治療。孕周達到34周后,張女士的血壓持續升高,醫生診斷為重度先兆子癇,不適宜繼續妊娠,產科隨即完善術前準備,于9月13日為其進行剖宮產術。術后,張女士繼續接受降壓、解痙、促子宮收縮等治療。得益于產科醫護的悉心照料,張女士的血壓得到了有效控制,5天后順利出院。
由于孕期胎盤功能不良,寶寶出生時臍帶螺旋樣扭轉數圈,帆狀胎盤,體重僅有1600克,臟器功能發育也不成熟,出生后經產科復蘇氣囊加壓給氧轉至新生兒科,以“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小于胎齡”收入院。
因宮內生長受限,胃腸道功能發育不完善,寶寶生后1周便出現了喂養困難、喂養不耐受、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情況。新生兒科醫護立即予以保暖、監測生命體征變化、營養支持、防治感染、興奮呼吸中樞、保護消化道黏膜、改善喂養不耐受、調節腸道微生態、防治早產兒貧血等一系列對癥支持治療。
治療期間,新生兒科還為寶寶進行了床旁頭顱超聲,請眼科為其進行眼底篩查。經檢查,寶寶情況一切良好。
在新生兒科全體醫護人員積極救治下,寶寶逐步脫離危險,情況趨于穩定,出院奶量45毫升/次,體重也增長至2100克。10月9日,寶寶重新回到了父母的懷抱,后期還將在該院新生兒科專家門診及兒童保健科進行隨訪。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陳燕梅介紹,胎齡小于34周或出生體重小于2000克的均屬于高危早產兒。由于早產兒提前降生,其先天能量和營養儲備明顯不足、抵抗力低下,加上各個臟器發育均不成熟,不能很好地適應外界環境,出生后容易出現多種疾病。
陳燕梅提醒,早產寶寶由于器官、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更容易受到感染。護理寶寶時要經常洗手,避免前往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如果家庭成員有呼吸道疾病,最好進行隔離,注意家庭通風。同時,寶寶需要定期進行兒童檢查,接種所有嬰兒養育所需疫苗,并進行常規的聽力和視力檢查,以確保寶寶的健康。
更多資訊請掃碼加入新聞兒童健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