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一個人的胃里充滿了頭發,是什么感覺嗎?
近日,16歲的歡歡(化名)因為肚脹、無法進食到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就醫。經檢查,孩子的胃腔里有一塊巨大的毛絮狀結石,幾乎充滿了她的整個胃。通過胃鏡實在無法整個取出,最終,醫生通過手術在她胃里取出了滿滿一盆頭發。
女孩胃中充滿成團毛發
再過幾天,歡歡就可以出院了,但孩子的心理問題仍然讓為她治療的醫生們擔心,因為雖然孩子胃里的頭發已全部取出,但如果不能治好她的“心病”,孩子或許還會繼續吃頭發,仍有形成結石的可能。
事情要從半個月前說起。國慶假期,山一大一附院消化內鏡科副主任醫師張秀斌接診了一個女孩。孩子因為肚子脹,無法進食,排便里有毛發前來就診。女孩身形消瘦,精神萎靡,不愿說話,頭發也有些禿。其家長表示,發現孩子從3年前開始出現吃頭發的不良習慣,經常揪著自己頭發吃。家長也因此帶她就醫過,但因為沒出現大問題,所以一直沒太在意,直至此次已無法進食才引起重視,再次就醫。
10月2日,張秀斌為女孩進行了第一次胃鏡檢查,檢查結果令人驚訝:女孩胃腔里有一團毛絮狀結石,一簇簇的毛發糾纏在一起,蓬蓬的,充滿了整個胃腔。張秀斌解釋說,女孩一開始吃頭發時,沒有成團,還能從幽門排出,不容易有感覺。但隨著毛發體積增大成團,毛發已不能從幽門排出,胃中毛發越積越多,已無法自行排出。如果不能及時把結石取出,已較堅硬的巨大結石有可能造成胃腸道梗阻,把胃壁磨出潰瘍穿孔,造成嚴重后果。
于是,張秀斌最先嘗試在胃鏡下將毛發結石取出。但因毛發太多,糾纏在一起,如果大塊拽出,毛發就會卡在賁門處,使用圈套器、電刀等效果都不理想,只能用異物鉗一點點向外揪。但第一次揪了三個半小時,只揪出了一小碗。
7日,張秀斌嘗試為女孩進行第二次胃鏡下取毛發。但從早上9點到下午近4點,近7個小時的時間,“取發”進展仍不理想,大概揪出了2/3碗的頭發。“雖然胃鏡下取石無創傷,但孩子胃里的毛發實在太多了,怕鏡子來來回回會損傷黏膜,所以每次取出的量很少。如果通過胃鏡完全把頭發取出來,估計最少得五六次,多了可能得8~10次。與其這樣,不如通過手術一次性將毛發取出。”張秀斌這樣告訴女孩家長。
手術取出半斤毛發
隨后,歡歡轉科至該院胃腸外科等待手術治療。10月11日,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趙鴻鵬為歡歡實施了腹腔鏡手術。術中,由于毛發太多,原本只需在胃部和肚子上打1厘米的操作孔,醫生打了5厘米的操作孔,才把毛發一一從她胃里拽出。手術用時半個小時,取出的毛發讓醫生們觸目驚心,滿滿一盆,足有半斤重!
馬上就要出院了,趙鴻鵬給歡歡的家長強調:“孩子目前只是身體痊愈了,還需繼續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可以找心理醫生介入治療。否則,孩子有可能會繼續吃頭發。”
患上異食癖導致,還需心理治療
趙鴻鵬介紹,歡歡之所以吃頭發是患了一種名叫“異食癖”的疾病。臨床上,不但有吃頭發的,還有吃土、吃煙頭等異物的病例。對于該病的病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兩種說法。生理因素上,一般認為可能是患者患有缺鐵性貧血,部分兒童的體內缺乏微量元素鋅,鋅參與體內很多種酶的代謝活動,缺鋅可引起很多器官和組織的生理功能異常,也有說法是與寄生蟲感染有關。
也有專家認為,異食癖癥是由心理因素導致,與患者的家庭關系不融洽、父母疏于照顧子女、母嬰分離等因素有關。像歡歡的家庭,就是父母離異,孩子長期與奶奶生活。有研究發現家庭破裂、經常缺乏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教育,缺少食物和玩具的兒童發生異食癖的比例明顯增高,是缺乏監護或情感關懷的表現。這就導致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易產生幻覺,不自覺吃異物。如果發現孩子有吃異物的不良習慣,家長需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尋求治療,查明異食癖病因,進行對癥治療和心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