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趙雪純
通訊員 張曉美 丁燕飛 鄭子衿
10月11日,黃梅56歲的患者姜先生終于回到家,可以安安心心坐下來吃飯了。3個多月前,他因一頓飯,不慎吞入一根魚刺,造成2次休克,4次手術。最后,經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療團隊救治,姜先生得以渡過難關。
今年6月下旬,姜先生在家吃飯時,因飯有些硬,便用魚湯泡著吃,渾不知一根刺藏在其中。一枚“炸彈”就此埋下。此后幾日,姜先生一到晚上睡覺,全身便汗如雨下,腹痛難耐。起初,他以為是吃壞了肚子,沒當回事,后來癥狀加重才到附近醫院就診。影像結果提示,食管下段及后縱隔積氣、積血,胸主動脈動脈瘤形成,醫生告知姜先生,考慮異物穿孔,鄰近主動脈有隨時破裂的可能,十分危急。姜先生在醫生的反復詢問下終于想起那口魚湯飯,坦言咽喉異物感一直以為是米飯太硬。
“再晚點來后果不堪設想,當務之急是趕緊取魚刺。”當地醫生進行介入手術將食管內的魚刺取出,然而姜先生術后反復發熱,為求進一步治療,又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生細致檢查后,診斷為縱膈膿腫,行食管裂口修補術和縱膈膿腫引流術。術后姜先生恢復良好,轉回當地住了幾天院后便回家了。
原以為“魚刺風波”就此結束,生活也逐漸步入正軌。直到9月初,姜先生突然開始咯血,卻找不到原因。在當地治療沒有明顯效果后,他再次和家人來到中南醫院。
“兜兜轉轉,想不到還是這根魚刺!”姜先生回憶,當時自己做了一系列檢查,被告知咯血是因異物導致的食管穿孔,需住院,想到之前的慘痛經歷,他毫不猶豫地辦理入院。住院不久,姜先生便突發食管潰瘍并大出血陷入休克。消化內科醫生迅速為其止血。搶救下,他的出血得到控制,接著轉入胸外科。
血止住后,全家人好不容易平復了緊張的心情,沒料9月17日凌晨,姜先生再次突發大出血,陷入休克。“我們又一次對他進行了急診搶救,補液輸血,這個時候他的病情已十分兇險。”胸外科參與搶救的醫生魯銳說。經研判,手術治療是唯一的手段。
隨后,胸外科主任胡衛東主刀,帶領團隊為姜先生切除了全部的食管與小部分胃,出血止住,生命體征也平穩下來。術后經康復治療,姜先生逐漸恢復。10月11日,前前后后折騰了3個多月的他終于康復出院。
“從沒想過小小的魚刺會這么厲害,以后吃東西真要細嚼慢咽!還好這次碰到了好醫生,還有這么多好心人。”眉頭舒展開來的姜先生女兒感慨萬千,為表達對醫護的感激,她特意親手編織了一籃花,并定制了3面錦旗送到科室。“若不是你們,我爸估計也沒命坐這里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