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廖仕祺
通訊員 劉姍姍
男子今年以來飯量越來越小,有時候吃一點就飽了,整個人日漸消瘦,不久前,男子到醫院檢查后,結果卻令他大吃一驚:原本應該待在腹腔的整個胃和部分胰腺竟然全部跑進了胸腔。武漢市中心醫院疝與腹壁外科專家團隊為其實施了微創手術,將胃和胰腺重新歸位。
家住漢口的王先生今年51歲,平日里生活飲食都很規律,還經常鍛煉身體。可2024年以來,家里人發現他的飯量開始逐漸變小,有時候沒吃兩口就覺得飽了,因為平時也沒有胃疼不適,他一直也沒放在心上,時間一長整個人也消瘦下來。王先生的家人焦急不已,趕緊帶他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南京路院區就診。
經過胃鏡檢查,醫生考慮王先生患上了食道裂孔疝。接診的疝與腹壁外科羅文副主任醫師詳細了解病情后,通過CT檢查驚訝地發現本該在腹腔內的胃,竟然整個跑進了胸腔,甚至連部分胰腺也跑了進去。胃擠進胸腔后,體積受限,容納的食物越來越少。進一步追問病史,王先生回憶起年輕時胸部曾經受到過撞擊傷,造成肋骨骨折。醫生判斷,胃和胰腺移位可能與外傷有關。
完善術前相關檢查后,該院疝與腹壁外科專家團隊為患者實施了腹腔鏡下食道裂孔疝修補手術,將食道裂孔縫補修復,并成功將“跑”偏的胃和胰腺重新拉回了腹腔。術后,王先生逐漸恢復了正常飲食,10月10日,王先生已順利出院。
武漢市中心醫院疝與腹壁外科主任王勇介紹,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內臟器通過膈食管裂孔進入胸腔的一種疝疾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早期患者大多僅僅胃酸反流,可能無癥狀或癥狀輕微,但隨著疝逐漸增大,還會引起進食時哽咽、胸痛及上腹痛等不適。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反酸、胃灼熱、胸骨痛及上腹痛等癥狀,也很容易誤診為消化系統等疾病。像王先生這種程度類型的食道裂孔疝不常見,與外傷腹腔內壓力驟然增高也可能存在一定關系。
專家提醒,若飯后經常出現腹脹不適、反酸、嘔吐等,在排除胃腸道疾病后,要警惕食道裂孔疝。由于食管裂孔疝導致的胃食管發生改變,藥物治療只能緩解癥狀,不能從根本上恢復正常的結構。如果癥狀持續不能緩解,建議及早進行外科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