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晏雯
通訊員 楊岑
61歲的婆婆突發消化道大出血,嘔血不止進入休克狀態,血壓一度無法測出。命懸一線之際,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洪山院區急診科、重癥醫學科、消化內科等多學科MDT團隊全力救治,于近日將老人從死亡線上拉回。
10月9日清晨,一輛救護車呼嘯駛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洪山院區,將一婆婆送入急診科。原來,老人早上起床后開始嘔血,吐了小半盆。該院急診科呂菁君主任、但唐俊博士緊急查看后判斷,老人為消化道大出血,已陷入失血性休克狀態,生命危在旦夕,當即啟動全院區消化道大出血搶救機制。
老人被轉至洪山院區重癥醫學科,科主任余追教授帶領侯果醫生完成病情評估、氣管插管、靜脈麻醉等消化道出血內鏡下止血前的準備工作。消化內科周中銀主任迅速安排并指導該科副主任張吉翔和內鏡中心王緗蘭護士長、李敏護士前往重癥醫學科,緊急進行急診消化道出血內鏡下止血術。
經與余追教授溝通并確定治療方式后,張吉翔一行開展內鏡檢查,檢查發現老人食管靜脈曲張嚴重呈串珠樣改變,胃底可見曲張靜脈破裂呈噴射樣出血,胃底可見大量新鮮血液及血凝塊,確診患者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在征得家屬同意后,張吉翔在出血處采用“聚桂醇-組織膠-聚桂醇”法予以止血治療,噴射樣出血迅速停止,老人的心率、血壓逐步穩定,成功轉危為安。
周中銀主任介紹,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一種病理性的食管血管擴張和曲張的疾病,通常由肝硬化等肝臟疾病引起。正常情況下,血液從肝臟通過門靜脈進入肝臟,并經過肝臟進行過濾和處理,然后返回心臟。然而,當肝臟受損時,血液無法順利通過肝臟,導致門靜脈高壓。在高壓狀態下,門靜脈周圍的其他血管(如食管靜脈)承受更大的壓力,逐漸擴張和曲張,形成食管靜脈曲張。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血管壁非常脆弱,容易破裂出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易導致大出血危及生命。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首次出血死亡率為20%,再次出血高達40%-50%,未經治療的患者一年內因出血導致的死亡率高達70%。
(圖片由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