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鄭晶晶
通訊員 張夢石 譙玲玲 楊英
國慶假期迎接兒女團聚,七旬市民詹爹爹在準備家宴時被清潔鋼絲球扎傷了右手掌,不幸感染致命創傷弧菌,引發感染性休克。10月8日,在武漢市第一醫院的重癥監護室(ICU)內,剛度過危險期的詹爹爹(化姓)望著右手掌清創后留下的創面,仍覺后怕。
78歲的詹爹爹家住武漢市江岸區下陳家湖。10月3日凌晨起,他的右手掌疼痛持續加重并逐漸紅腫,難受得一晚上未能合眼。3日一早,他便在老伴的陪同下前往武漢市第一醫院就診。
該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黃自鋒接診發現,爹爹因為疼痛已經開始發抖。詢問后得知,10月2日白天,因為孩子們要回家團聚,詹爹爹買了新鮮的鱸魚,準備做道清蒸鱸魚。他在備好魚后,用鋼絲球清洗蒸鍋時,被鋼絲扎到右手掌。
根據臨床經驗,黃自鋒認為這個小傷不一般,立即將詹爹爹收治入院,給予抗感染、消腫止痛等治療。治療剛安排上不久,詹爹爹開始不清醒,老伴叫他時,他勉強能睜眼,但不能應答。醫生緊急申請ICU急會診,考慮菌血癥可能,建議轉入ICU。
剛轉入ICU,詹爹爹的生命體征急劇惡化,感染指標迅速飆升,手部腫脹向上臂蔓延。救命模式開啟,經過一夜搶救性治療,詹先生的生命體征穩定下來,骨科專家在彩超指引下為他進行床邊急診切排減壓,清除右手掌的感染壞死組織。
ICU保命,骨科保肢。經過通力合作,詹爹爹目前已基本度過危險期,感染得到了控制。黃自鋒副主任醫師介紹,待進一步康復后,詹爹爹還需進行創面修復手術,修復右手掌部的相關軟組織和皮膚。
細菌培養結果顯示,詹爹爹感染的是創傷弧菌。黃自鋒介紹,像詹爹爹這種由創傷弧菌感染引起的創傷弧菌膿毒癥,起病急且進展迅猛,約50%到70%的患者在48小時內死于膿毒性休克和多臟器功能衰竭。日常生活中受點小外傷是常有的事,受傷后被創傷弧菌感染是小概率事件,也正因為這樣,被延誤診治的案例時有發生。
專家提醒,創傷弧菌感染常見于生食牡蠣等貝殼類海鮮后,患者暴發膿毒癥,主要表現包括發熱、寒戰、休克和典型血性大皰樣皮損。再就是創傷感染,往往是由于身體創口接觸帶菌海水或被海生動物刺傷而感染,表現為肢體局部的皮膚、肌肉壞死等,亦可迅速發展為繼發性膿毒癥,危及生命。黃自鋒提醒市民,避免生食海鮮,做家務時避免受傷,特別小心海鮮刺傷、魚鉤掛傷等,受傷后如果疼痛、腫脹嚴重的,一定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