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趙雪純
通訊員 辛玥
“現在寶寶快26周了,我們全家都很期待這個新生命的到來。”9月29日,王玲玲(化名)看著B超里已經長得有模有樣的胎兒說。今年34歲王玲玲經歷了胎停及第一個孩子確診遺傳性腎病后,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通過第三代試管技術,成功懷上健康的寶寶。這份欣喜,王玲玲想傳遞給每一位還在因遺傳疾病而痛苦的備孕家庭。
2歲兒童尿血,確診遺傳性腎病
2017年,經歷一次胎停后的王玲玲如愿生下女兒佳佳(化名),這也讓她更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孩子。誰知,2018年9月,年僅2歲7個月的佳佳因頻繁血尿而就醫檢查,查出其腎小球硬化且薄基底膜病變。醫生說這個病很可能是基因病變導致的,查了佳佳的基因后發現有兩個變異基因。
佳佳患上了嚴重的腎病,但由于是基因導致,沒辦法根治,這給原本幸福的一家人帶來沉重打擊。
經過治療,佳佳的血尿情況得到控制,但余生需要靠吃藥來延緩疾病的發展。“醫生說孩子的腎小球仍在持續硬化,吃藥能緩解點,可最終都會走向腎小球硬化、腎功能不全,而什么時候會惡化,會惡化成什么樣子都是未知。”王玲玲表示,佳佳從確診疾病開始到如今7歲多,看病、吃藥,一直很乖,可孩子越乖,家長心里越難受,總認為是自己的疏忽才讓孩子一輩子都要帶著疾病生活。
“想有個健康的寶寶,以后也能給佳佳作伴。”王玲玲和丈夫商量,再要一個孩子。他們于2023年10月,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探究佳佳攜帶的兩個突變基因從何而來、是不是遺傳導致,該如何才能夠避免致病基因傳給下一代。
艱難闖關,寶媽迎來健康天使
在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團隊詳細了解王玲玲的訴求后,為她做了突變基因的家系驗證,了解該基因的來源及其致病性。
經過基因檢測,確定了佳佳攜帶的兩個突變基因分別來自其母源家族和父源家族,父源的突變基因具有致病性,即是導致佳佳生病的“罪魁禍首”,母親一方的基因雖有突變,但該突變沒有致病性。找準“罪魁禍首”后,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張銘主任建議使用第三代試管技術(PGT-M技術),阻斷該致病基因的傳播,即使用PGT技術,了解胚胎是否攜帶致病基因,篩選未攜帶致病基因的整倍體胚胎進行移植。
2023年10月開始促排卵治療,王玲玲獲得了11枚卵泡,專家團隊成功培養出6個囊胚,經過檢測,6個囊胚中僅有2個不攜帶父源致病基因的整倍體胚胎。4月2日,專家團隊選取其中一個優質囊胚移植進王玲玲的子宮。“移植后的那12天,我很少出門,幾乎不敢動,只希望囊胚能順利在我的子宮扎根下來。”王玲玲回憶,經過近兩周小心翼翼地等待,她終于等到了成功懷孕的消息。“恭喜你成功懷孕了!”團隊成員毛艷紅一邊向王玲玲展示電腦上的檢查結果一邊說,王玲玲一家聽到后十分興奮,但經歷過胎停的她一如像懷佳佳時小心謹慎,盡量讓自己保持心情愉快,行走時放慢腳步……
8月2日,胎兒羊水穿刺檢查顯示一切正常,不攜帶父源致病基因,與當初囊胚PGT檢測的結果一致。此時,壓在王玲玲一家心口的大石頭終于落地,他們開始安心地等待新生命的到來。
“我算是闖關成功了,希望更多像我一樣的媽媽都能有好‘孕’迎接健康的寶寶。”王玲玲說。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越來越多馬凡氏綜合征患者、染色體羅氏易位患者、耳聾或其他遺傳性疾病患者通過現代醫學技術孕育了健康、快樂的下一代。張銘主任介紹,通過基因測序找到患者突變基因后,可以通過家系驗證核實該基因是突變還是來自遺傳,同時可協助分析該基因的致病性。第三代試管技術可以精準幫助有生育需求的人群阻斷致病基因,從而讓下一代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