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家住大興區的楊女士在廁所發現了隱翅蟲,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在北京見到這種蟲子,怎么就無緣無故出現了?”覺得驚奇的楊女士,趕緊拍了張照片發到了小區業主群,也有多位鄰居反映家里都出現了。
在社交媒體上搜索“北京隱翅蟲”可以發現,有東城、朝陽、海淀、豐臺、通州、房山等多區市民都反映看到了這種蟲子,其中有不少表示是第一次在北京見到,甚至還有市民反映被隱翅蟲弄傷。
家住朝陽勁松的王女士臨睡前覺得有一只蟲子掉在臉上,她下意識地去拍了一下,又用紙把蟲子拿掉。“看到是一種像螞蟻的蟲子,當時沒在意,第二天中午臉上就開始發紅,下午就起了膿皰,去醫院一看,醫生說是被隱翅蟲分泌的毒液刺激,發炎了。”吳女士按醫生指示涂了一周藥膏,才漸漸好起來。
別看隱翅蟲身材小小不起眼,但家族卻相當龐大,在隱翅蟲科的家族里,加起來有超過63000種!每年6月到9月的雨后,是這個大家族的活躍期。
隱翅蟲 | 百度百科
隱翅蟲是什么類型的昆蟲
有怎樣的活動習性?
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表示,隱翅蟲是一種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分布的昆蟲,它們尤其喜歡高溫潮濕的環境。盡管隱翅蟲種類繁多,但真正對人類構成威脅的有毒種類僅占極少數。大多數隱翅蟲在自然界中扮演著分解者和捕食者的角色,食性廣泛,對生態平衡有重要作用。
在北京地區,夏末秋初是隱翅蟲活動的高發期,因為它們喜歡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出沒。人們容易在枯葉堆、植物堆肥等陰暗潮濕的地方遇到隱翅蟲。此外,隱翅蟲還具有趨光性,晚上可能會被室內的燈光吸引。
遇到隱翅蟲,該如何處理?
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 表示,隱翅蟲的體液含有強酸性毒素,一旦接觸到皮膚,會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即隱翅蟲皮炎。這種皮炎的癥狀可能包括皮膚發紅、灼痛、起膿皰,甚至可能留下難以愈合的疤痕。因此,在處理隱翅蟲時,應盡量避免直接接觸,尤其是不要拍打它們,以免體液濺出。如果不慎接觸到隱翅蟲的體液,應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并盡快就醫。
趙力提醒大家,為了預防隱翅蟲皮炎的發生,大家可以采取一些預防措施。例如,在戶外活動時,盡量避免進入草叢或潮濕的地方;在室內時,保持門窗緊閉,尤其是晚上開燈時;如果發現隱翅蟲進入室內,可以用鑷子或衛生紙將其夾起并扔出室外,切勿用手直接拍打。
隱翅蟲 | 首都之窗
不小心碰到隱翅蟲的體液該怎么辦?
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表示,隱翅蟲的毒素主要包括3種,即毒隱翅蟲素、擬毒隱翅蟲素和毒隱翅蟲酮。隱翅蟲的卵、幼蟲、蛹和除翅以外的成蟲各部,都有毒素存在。這些毒素的強度和腐蝕性甚至可以與眼鏡蛇相似。然而,幸運的是,隱翅蟲釋放的毒素量相對較少,且并非所有隱翅蟲都攜帶毒性強烈的毒液。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即使是少量的毒液也可能對敏感的皮膚造成嚴重的傷害。
此外,雌性隱翅蟲體內的毒素通常比雄性更為強烈,這也是我們在處理隱翅蟲時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隱翅蟲的毒液主要分布在其柔軟的腹部,因此在處理隱翅蟲時,切勿用手直接擠壓或揉搓其身體,以免毒液濺出并造成感染。
如果不小心碰到隱翅蟲的體液,使用堿性物質中和:隱翅蟲的體液呈強酸性,因此應盡快使用堿性物質如肥皂水、牙膏、蘇打水等進行清洗,以中和酸性的體液并減輕對皮膚的傷害。注意,不可用燒堿等強堿性物質,以免對皮膚造成二次傷害。在涂抹堿性物質后,用大量流動的清水沖洗接觸部位,確保將毒液和清潔劑徹底沖洗干凈。
如果出現皮膚炎癥、紅腫、糜爛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如外用爐甘石洗劑、氧化鋅軟膏、地奈德乳膏、夫西地酸乳膏等,以及口服抗組胺藥物等。癥狀嚴重者可能需要使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冷濕敷處理,或應用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等進行治療。
趙力同時表示,隱翅蟲皮炎治愈后可能會留下疤痕,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對于減少疤痕的發生率至關重要。隱翅蟲皮炎并非傳染病,不會通過接觸傳播給他人,因此無需過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