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劉迅
通訊員 聶文聞 褚章波 熊婉婷
9月20日至22日,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主辦,湖北省醫學會承辦,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協辦的中華醫學會第十八次血液學學術會議在武漢召開。此次大會匯聚了國內外4000余位血液病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大家圍繞新進展、新技術、新療法,探討如何進一步推動血液病領域的高質量發展。
開幕式由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候任主委胡豫教授主持。中國紅十字會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黃曉軍出席并作主題報告,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尤政,中華醫學會副會長、秘書長王健,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主任委員吳德沛出席并致辭。
9月21日上午,陳竺院士主審、陳賽娟院士和黃曉軍院士主譯的《威廉姆斯血液學》(第10版)中文版,胡豫教授、黃曉軍院士、吳德沛教授共同主編的《實用血液病學》正式發布。陳竺院士、陳賽娟院士、黃曉軍院士、胡豫教授、吳德沛教授、人民衛生出版社總編輯杜賢共同為新書揭幕,新書全面體現了我國血液學領域的最新成果,標志著中國專家在國際血液學基礎及臨床研究領域的學術貢獻日益突出,諸多血液病診治“中國實踐”“中國方案”登上國際學術舞臺。
大會以“科技引領血液病創新發展”為主題,深入探討了科技創新在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加速新藥研發、優化診療流程等方面的關鍵作用。
陳竺院士主題講座圍繞“不忘初心、砥礪奮進,開創我國血液學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深入探討了血液學領域的發展前景,強調了科技創新在推動血液病學發展中的核心地位。
陳賽娟院士、黃曉軍院士以“中國成人白血病診療登記系統進展暨白血病大型隊列建設及思考”“細胞治療——從經典造血干細胞移植到新型細胞免疫治療”為題,就白血病診療進展、細胞治療、免疫療法等前沿話題進行了精彩演講,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
威爾康奈爾醫學院James Bussel教授帶來“FcRn是IgG介導的自體免疫和同種免疫疾病的關鍵”,提出研究血液系統免疫相關疾病的新視角。
胡豫教授關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防控研究進展”的主題深入剖析了靜脈血栓防控的重要性和先進研究和臨床實踐成果。
國內外血液病專業三百余名學者分享了諸多新進展、新技術、新療法,并探討如何進一步推動血液病領域的高質量發展,為血液病領域的未來發展描繪藍圖。
“全國血液學學術會議是全國血液學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參與人數最多的會議,大會設置兩個主會場、20個分論壇,全面展示我國血液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和重要進展。”大會主席、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候任主委、華中科技大學血液病學研究所所長胡豫教授表示,血液病領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未來,將繼續緊盯國際前沿,推動科技創新與臨床實踐的深度融合,為血液病患者帶來更為精準、有效的治療方案,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主任委員吳德沛教授表示,近年來血液學全面快速發展,部分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隨著生物醫藥領域的快速發展,血液學領域將迎來一系列創新技術和治療方法,未來如何將這些成果應用于患者身上,更好地為患者服務,這也是學會發展的一個著力點。
本次學術會議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示了中國血液病領域在科技創新方面的領先地位,也為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積極貢獻。未來,在科技教育人才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引領下,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將繼續發揮其在推動血液病領域創新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更多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
據悉,武漢協和醫院血液科作為大會的協辦方,充分展示了該院在血液病領域的科技創新實力。特別是在出凝血疾病精準診治以及Car-T為代表的細胞免疫治療方面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這些成果不僅為患者帶來了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也為我國血液病治療樹立了新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