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曹洋
通訊員 吳萍 梁鐵生
老人因心臟病就診,之后按時吃藥,病情好轉。近年自覺病情無礙,老人在避暑期間擅自停藥,結果心臟病復發又進了醫院,好在經過及時治療病情得到控制。
79歲的李爹爹(化姓)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做了射頻消融術,一直在服用抗凝藥。但每年天氣炎熱時,總會發作一兩次。于是今年暑期他去了云南避暑。
由于云南平均氣溫較低,李爹爹期間心臟病并未發作,于是他擅自停用了心臟病治療藥物。停藥兩周后,李爹爹于一周前返回了武漢。返漢后的第三天夜里,他突然感覺到胸口憋悶、心慌。他知道心臟病又發作了,9月14日趕緊到武漢市東湖醫院就診。
接診的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徐勇喆立刻安排其做心電圖及心臟彩超檢查,發現李爹爹的心率已經達到160次/分鐘,是典型的房顫,立即收治入院。經過醫生的對癥治療,李爹爹的心率已經恢復到了70次/分鐘,目前老人已經恢復良好,準備出院。
徐勇喆介紹,房顫是老年人中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由于房顫早期常可自動轉復為正常心律,癥狀持續時間較短,部分患者覺得扛一下就過去了,甚至有1/3以上患者沒有癥狀,從而忽視了房顫的篩查和診治。
他強調,房顫沒有癥狀或癥狀輕微不代表不需要治療,尤其是長期服用治療房顫藥物的人,用藥的增減都需要專業醫生進行指導,切勿擅自停藥,否則會導致心臟病發作、心衰、血栓栓塞性疾病,甚至有中風的危險。
專家提醒,有類似心臟病史的人,在平時生活中也需加強預防。多吃有益心臟的食物,如魚類、水果、蔬菜、豆類、高纖維谷物、橄欖油等;保持愉悅的心情,切勿過度焦慮;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運動類型及強度水平等方面可咨詢專業心臟康復師。
如想了解更多健康相關知識,請掃碼加入新聞內科交流2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