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余瑾毅 通訊員高琛琛 官笑涵
借AI“慧眼”識別影像圖片,輔助醫生進行疾病的分級及診斷;與高校合作研發基于超聲的骨科智能導航機器人,輔助專家為患兒精準實施手術。隨著武漢兒童醫院探索人工智能應用于婦女兒童健康領域,這樣科幻電影般的場景,將有望成為現實。9月6日,第十屆(2024)長江婦兒醫學發展大會暨武漢兒童醫院70周年學術交流會議在漢舉行,專家們就婦兒醫學發展的最前沿技術進行交流,其中科研成果轉化、人工智能帶來的變化,令人期待。
據介紹,今年是長江婦兒醫學發展大會連續舉辦的第十年,作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知名度較高的婦女健康領域學術會議品牌之一,已累計邀請500余名國內外知名專家授課,最高線上參會人次達20余萬。
“頂流”專家分享前沿成果
今年長江婦兒發展大會暨武漢兒童醫院70周年學術交流會議,以“前沿·創新·引領婦兒健康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涵蓋兒童急危重癥、超聲影像、兒童神經疾病、小兒外科、呼吸內科、血液腫瘤、青少年生育潛能保存技術、婦產科、出生缺陷防控及分子診斷等領域,多位知名專家參會。
在主論壇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馬丁從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的現狀、重要性、現存的問題等方面,系統闡述了《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會附屬協和醫院夏家紅進行《加強學科建設,賦能醫院高質量發展》分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傅君芬教授分享了兒童醫院發展的現狀與挑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趙曉東教授分享《重慶團隊IEI(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研究新進展》;武漢兒童醫院院長周愛芬教授進行《借新質生產力,促高質量發展》分享。武漢兒童醫院副院長劉智勝教授圍繞《專科醫院全面質量管理的實踐與探索》進行分享。
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提速
“醫院專利很多,但轉化是短板”,武漢兒童醫院院長周愛芬坦言,通過與企業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未來,會有更多醫學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臨床和市場。
醫學科技成果轉化已有進展。嬰兒膽汁淤積性肝病十分兇險,一旦治療不及時,就容易發展為肝纖維化、進入不可逆肝硬化至肝病終末期,目前,早期治療的藥物極其有限。2010年起,武漢兒童醫院中西醫結合科課題組在總結???0多年治療“黃疸”經驗基礎上,創建了“利膽合劑方”。課題組通過10余年臨床研究顯示,利膽合劑方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為有機會明確病因患兒治療贏得時間。近日,這項成果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近年來,武漢兒童醫院加強與高校、企業研發團隊的合作,加速“利膽合劑方”這一醫學科技成果的轉化。未來,這一藥物可能走向市場,讓更多小寶寶用上安全有效的中藥。
“AI人工智能”向“新”提“質”
周愛芬介紹,該院近年來主動擁抱大數據、AI時代、智慧醫院,通過新質生產力推動醫院的高質量發展。
2021年,醫院率先建立數據中心,充分挖掘數據價值,為提升診療質量和臨床創新研究提供“富礦”,推進大數據與醫療、科研、管理的深度融合。
“在大數據基礎上,我們在進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如何應用于婦女兒童健康領域。”周愛芬介紹,當前該院科研團隊已開始探索“AI+醫療”的多種新模式,例如借AI“慧眼”識別影像圖片,輔助醫生進行疾病的精準診斷及分級;開發兒童腦齡預測模型,為低出生體重、早產、孤獨癥和多動癥兒童異常腦部發育的早期檢測和干預提供量化工具;通過環境監測和智能算法預測不同時間、不同??频拈T診量,幫助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合作研發基于超聲的骨科智能導航機器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