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趙雪純
通訊員 田娟
攝影齊劍東
今年5月,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呼吸內科重癥病房外,李女士(化姓)的女兒緊握母親病危通知書。在焦急等待與主治醫生溝通的間隙,她將內心的擔憂和疑問羅列在一張紙上,呼吸內科張惠蘭教授接過這張紙,手寫答案,用真誠與專業贏得了李女士家人們的滿分信任。9月5日,經過再次復查,李女士的病情已經完全恢復。
55歲的李女士原本應該享受退休后的悠閑生活,卻不幸病毒感染,導致急性腦膜炎。在宜昌當地醫院治療期間,病情急劇惡化,誘發吉蘭-巴雷綜合征,這是一種免疫介導的急性多發性神經疾病,導致全身肌肉無力,甚至連呼吸肌也受到影響,出現嚴重的呼吸衰竭,為了維持生命,她不得不依靠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維持生命。
病情危重下,李女士被轉診到同濟醫院。張惠蘭介紹,李女士免疫力極度低下,在治療過程中肺部又不幸感染了多種細菌和真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桿菌、鮑曼不動桿菌、大腸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雙肺幾近“白肺”,而且血液中也檢測到細菌,嚴重的感染導致感染性休克,而氣管插管的最高期限也已逼近,不得不面臨氣管切開,病情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血腦屏障就像一道堅固的防線,將大腦與外周循環系統阻隔,防止有害物質侵入中樞神經系統。然而,李女士的免疫系統受損,“防線”可能被破壞,導致腦炎發生,進而可以引發或加劇了神經系統的疾病。免疫力低下也使得她更容易受到其他感染的侵襲。李女士身體狀況全線告急。
面對李女士嚴重的呼吸問題和腦炎,同濟醫院采取了雙管齊下的綜合治療方案。一方面通過血漿置換和連續腎臟替代治療CRRT,清除體內炎癥介質、抗體和其他有害物質,減輕炎癥反應,減低神經系統受損程度,促進神經系統的修復和康復。另一方面通過強有力的抗生素及多次氣管鏡下清理分泌物,積極治療肺部感染。
李女士的女兒是一位20出頭的年輕人,陪伴母親來到同濟醫院。面對重癥病房中的母親和未知的病情,她感到無比焦慮。為了更好地理解治療方案,她將所有疑問記錄在小本子上,向醫生集中咨詢。
“看得出來,這位獨生女兒是家里的主心骨,非常有心記錄問題。看到我說話快,她記筆記慢。為了方便理解,我就直接在紙條上回復她的問題。”張惠蘭一邊寫一邊畫,將重要的信息仔細地寫在了紙條上。
張惠蘭表示,李女士病情確實復雜,每一種疾病都有對應的治療方法和手段,但治療效果仍是要治療后才能知曉。每一步的治療,都是張惠蘭教授聯合神經內科王芙蓉教授團隊共同商討的治療方案。
經過近50天的精心治療,李女士的身體情況明顯好轉。她成功脫離了呼吸機,肺部炎癥得到有效治療,腦炎癥狀也顯著改善,終于成功轉出呼吸重癥監護室,在康復科繼續治療。經過2個月的康復治療后,李女士終于能下床自行活動,也如愿將氣管切開口成功封閉,完成了從醫院回歸社會的最后一環。同濟醫院的醫療團隊以專業的技術和溫馨的關懷,為李女士及其家人帶來了希望和安慰。張惠蘭說,醫生和患者是親密無間的戰友,共同的敵人是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的康復之路往往比較艱辛,需要醫患雙方共同努力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