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是新生兒小溪(化名)滿月的日子,這天也是陳女士作為母親,第一次把女兒抱在懷里的日子。小溪出生后“一波九折”,出現了重度窒息、呼吸驟停、大出血等癥狀,在揚州市婦女兒童醫院醫護團隊和家人的守護下,她勇闖31天的生命難關,終得重生。
7月底的一天夜里,揚州高郵孕婦陳女士突然出血、羊水破裂。入院保胎后,陳女士情況不太好,順產時無力分娩,胎兒出生后還出現重度窒息。“當時新生兒科接到高郵當地醫院的緊急轉診請求,一名34+3周順產的寶寶重度窒息,出生后出現持續低氧血癥,需要氣管插管。”揚州市婦女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管崢介紹,他們馬上啟動院外轉運流程,由新生兒主治醫師白熙、主管護師林雪嬌組成一支經驗豐富的轉運團隊前往高郵,將寶寶安置在轉運暖箱里,一路飛馳回揚州市婦女兒童醫院。
轉運途中,寶寶多次出現病情變化。“出現了休克甚至心跳呼吸暫停!”跟車的醫護人員積極搶救,持續氣管插管下正壓通氣、擴容等。在轉運的同時,醫院的醫護人員和各種搶救設備也全部到位,等待接診。
小溪到達醫院入住NICU后,醫生團隊迅速進行相關檢查,發現小溪除新生兒重度窒息、新生兒休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呼吸衰竭、肺動脈高壓、新生兒感染,還存在嚴重的高乳酸血癥、重度代謝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礙。
就在醫護團隊搶救的同時,小溪又出現新問題,“患兒持續肺出血、消化道出血,出血量80毫升左右,快趕上新生兒全身一半的血量了。”管崢說,當時患兒出血量巨大,并伴有休克和呼吸衰竭,醫院立刻采取了全身和局部止血措施,并連夜緊急輸血,“經過10小時的搶救,出血終于止住。”
一關剛過,又來一關。由于是早產兒,小溪肺部發育不成熟,引發呼吸窘迫綜合征。醫院使用了促進肺成熟藥物,經過三次治療,癥狀明顯改善。隨后,小溪又出現肺動脈高壓,醫院采用一氧化碳吸入治療,三天后癥狀緩解。沒想到,小溪又發生肺部重癥感染,醫院升級抗感染藥物,感染指標逐漸好轉。
隨后,醫生團隊又遇到一個難關。小溪出現肺部實變,專家團隊隨后進行支氣管鏡沖洗灌洗,發現肺內有痰栓痰液堵塞,灌洗后肺部癥狀好轉。此外,小溪還出現不會吃奶和肝內膽汁淤積、肝功能損害的問題,經過康復訓練和保肝利膽治療,情況也有所好轉。
“這個寶寶在治療過程中真的是歷經了各種艱辛。”管崢說,正是因為家屬的堅定救治和無限信任,才讓醫護團隊有信心克服重重困難,幫助寶寶渡過難關!“現在寶寶體重5斤2兩,已經能夠自主吃奶了,特別感謝醫護人員!”小溪的奶奶說,醫生付出的努力他們都看在眼里,“當時寶寶病情危急,管主任都沒有離開過寶寶病床,守了一夜。”
“從二級醫院和三級醫院的相互轉診,以及醫院間的合作共建,體現了信息、醫療資源的及時互通。”揚州市兒童醫院執行院長張兵兵介紹,希望醫院的合作共建能為更多新生兒和兒童危重癥帶來更好的救治和服務。
(通訊員供圖)
通訊員劉海霞現代快報/現代+記者顧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