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劉迅
通訊員 呂惠 宋蒙
男子因煩心事喝酒,怎料酒后更傷“心”,他六瓶啤酒下肚,導致了酒精性心肌損傷、心房顫動,好在就診及時,治療后康復出院。8月30日,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專家一再提醒他,為了個人健康和家庭幸福,回去之后一定戒酒。
44歲的王先生(化姓)家住武漢市江漢區,最近因為工作上的煩心事多,8月21日晚上下班后,他約上幾個朋友喝酒解悶。席間,他越聊話越多,一人就喝了6瓶啤酒,沒多久就開始有點口齒不清,直到被朋友送回家一直都是暈暈乎乎,到家后他也是倒頭就睡了。
王先生說,當晚雖然人迷迷糊糊,但總覺得心臟不舒服,感覺有點胸悶、心慌。一開始以為休息一下就會好,可睡到了早上,他感覺癥狀加重了,心慌明顯,一看手上的電子手表也顯示心跳超過了正常值。王先生想著自己血壓偏高,也擔心身體出狀況,于是在家人陪伴下趕到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就診。
該院急診科醫生完善心電圖和心肌標志物檢查,發現王先生發作了快心室率心房顫動,心跳在156—160次/分以上(正常人的心跳每分鐘60—100次),心肌標志物肌鈣蛋白也明顯升高,同時他的還合并有血壓低。結合癥狀和病史,急診科醫生考慮是心肌細胞損傷,但也不排除急性冠脈綜合征的可能,于是啟動緊急救治的同時,進行進一步檢查。
漸漸地,王先生心率得到了控制,血壓也逐漸恢復,但再次復查心肌標志物,肌鈣蛋白又有升高。醫護通過經冠狀動脈造影發現,他的冠狀動脈并沒有明顯狹窄,于是按酒精性心肌損傷、快心室率心房顫動對癥治療后,肌鈣蛋白逐漸下降,最終順利出院。
“啤酒度數雖然不高,但體內累積的酒精會使心肌組織出現脂肪細胞浸潤,心肌功能減弱,過量液體使血循環量增多而增加心臟負擔,致使心肌肥厚、心室增大,我們稱之‘啤酒心’。”武漢亞洲心臟病急診科副主任李蓓解釋,“酒精心”在臨床上也被稱為“酒精性心肌病”。飲酒會對人的心肌組織造成損害,通常表現為酒后心慌心悸、胸悶氣短,心電圖檢查有心律失常如房顫等癥狀,而心肌標志物檢查則提示明顯異常。如不進行干預,長此以往會發生心肌的慢性損傷,表現為日常呼吸困難、運動受限、肢體浮腫、心衰等相應癥狀,除了心電圖異常,影像學檢查也可發現有心臟肥大、心功能不全等表現,形成“酒精性心肌病”。
“當然,喝酒對健康的危害有多大,還要看喝了多少酒。”李蓓說,如果每天的純酒精攝入量在10克以下(一罐/瓶啤酒或者一小杯紅酒),那么風險與不喝酒相比只會增加0.5%。但如果純酒精攝入量在20克,就會讓死亡風險上升7%,再多喝,風險就更是直線上升了。對心臟來說,只有不碰酒才是最好的。
李蓓提醒,對于已有心臟疾病且有飲酒習慣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建議以“絕對戒酒”為首要目標和原則,盡可能減少飲酒的量與頻率。戒酒成功的患者,心功能通常可以得到明顯提升;但一旦恢復飲酒,使心肌損傷加重,再次治療的效果通常更差;尤其在用藥治療期間要絕對禁酒,防止酒精和藥物發生化學變化,引發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