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趙雪純
通訊員 郝鵬 洪芷瑄
因為喉嚨疼打了三天頭孢,24歲的小李(化姓)出現下腹部疼痛,到醫院就診才發現是用藥期間沒有足量飲水,引發了輸尿管結石。所幸就醫及時,未造成嚴重后果。
18日,家住漢口的小李咽喉炎發作,便到家附近的診所開了頭孢曲松鈉,該診所醫生囑咐輸液后多喝水,但由于小李平時就不愛喝水,所以輸液后并沒有及時補液。輸液三天后,小李感覺下腹隱隱作痛,以為是消化不好便自行服用了助消化的藥,沒想到夜晚腹痛難忍,被家人送到醫院就診。
排出體外的石頭
在武漢市第四醫院古田院區急診科,參與會診的消化內科醫生檢查發現,小李并未患有消化道疾病。但在詢問時,醫生得知小李最近在打頭孢,于是馬上意識到可能是輸尿管結石發作。隨后,泌尿外科醫生張勇為其完善相應檢查,發現小李右側輸尿管、腎盂內見多發“泥沙樣”結石,結合其近期輸液情況及平時喝水少的習慣,張勇診斷其為急性輸尿管結石。
張勇解釋,由于頭孢曲松在人體內不被代謝,約55%的頭孢曲松以原形經腎臟遺留在尿液中,并直接與尿液中的游離鈣結合成不溶性的鈣鹽結晶,結晶聚集并逐漸形成固體結構,附著在尿路黏膜上,可能會形成結石。再加上小李輸液期間沒有遵醫囑多喝水,飲水量攝入不足,便形成藥物性結石。經過對癥治療,目前小李恢復良好已順利出院。
武漢市第四醫院古田院區泌尿外科主任鄭濤提醒,使用頭孢曲松鈉期間避免高劑量、高濃度、長期使用,并且用藥期間要攝入足量的液體,日飲水量至少1500毫升,以稀釋尿液,減少晶體沉積。對于與尿液酸堿度有關系的藥物,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調節尿液PH值的藥物來減少結石的形成。在使用頭孢曲松治療期間若出現腰痛、腹痛、血尿、惡心、嘔吐、尿量明顯減少等癥狀,應立即停用、及時補液,并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