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廖仕祺
通訊員 李林牧 詹文雪 陳艷艷
腹主動脈瘤如同體內的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帶來致命威脅。近日,在武漢市普仁醫院,就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救援。
8月15日,68歲的趙爹爹(化姓)午飯后突感左側下腹部及腹股溝區域劇烈疼痛,他以為是泌尿系結石發作了,于是急忙前往武漢市普仁醫院就診。然而,腹部CT的檢查結果讓趙爹爹的家人大驚失色:腹主動脈瘤破裂,病情極度危急。
據了解,趙爹爹有長達40多年的煙齡,每天抽兩包煙。同時,他還患有5年的2型糖尿病,但一直未進行藥物治療和血糖監測。此外,他還有腎結石病史,并多次接受微創手術治療。更令人擔憂的是,他在今年1月還接受過心臟手術。一個月前,他感到左側下腹部隱痛,但因種種原因未及時就醫,導致癥狀持續加重。直到這次疼痛難忍,他才意識到情況嚴重,急忙趕往醫院。
武漢市普仁醫院心血管中心血管外科組負責人李良學給患者查體(武漢市普仁醫院供圖)
面對這一緊急情況,武漢市普仁醫院心血管中心血管外科組負責人李良學迅速行動,聯系心血管中心重癥監護室主任張馳,并啟動了應急預案,趙爹爹被迅速轉入CCU緊急治療。
當晚6時,血管外科團隊在局麻下為趙爹爹實施了經皮DSA腹主動脈覆膜支架腔內隔絕術、髂動脈覆膜支架置入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后老人恢復良好,即將出院與家人團聚。
“腹主動脈瘤是一種較為隱匿但極具危險性的疾病。”李良學提醒,腹主動脈作為人體腹部的主要大動脈,一旦發生瘤變并破裂,將引發嚴重的內出血并危及生命。在腹主動脈瘤的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體征是腹部出現搏動性包塊,這種包塊通常位于肚臍旁,搏動的節律與心跳基本相同。因此,他呼吁中老年人及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應定期進行腹部檢查,一旦發現腹部有搏動性包塊等異常體征應立即就醫。
武漢市普仁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張美春強調,腹主動脈瘤的成因復雜多樣,而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及高齡等因素均可增加患病風險。他建議60歲以上的吸煙男性應定期體檢篩查,普通人群條件允許也應增加腹部CT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積極治療。此外,高發人群還應戒煙、戒酒、保持規律生活和充足睡眠、清淡飲食、低鹽低脂飲食,并常進食高纖維素、高蛋白食品及新鮮蔬菜水果以預防腹主動脈瘤的發生。
更多資訊,請掃碼加入新聞心血管健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