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晏雯
通訊員 王敏 張全錄
在漢讀大學的藏族姑娘卓瑪,因腸道感染結核菌而住院治療。剛出院,她又因為貪嘴,致使病情反復再度住院,病情反復還讓卓瑪情緒低落。在近4個月的治療中,武漢市肺科醫院結核二病區醫生鄧小琴,既當結核科醫生,又做知心姐姐,最終,讓卓瑪身心康復,成功出院。醫師節前夕,卓瑪的媽媽特地為鄧小琴送上從西藏帶來的金燦燦的“大禮”——一條黃色哈達。
今年初,卓瑪就開始出現下腹疼痛、腹脹等情況,拖了幾個月,仍不見好轉。4月19日,她在一家大型醫院就診,被懷疑是感染了結核桿菌,隨后轉入武漢市肺科醫院。
武漢市肺科醫院結核二病區醫生鄧小琴說,初見卓瑪時,肚子鼓得像孕婦,腸道梗阻不能排氣、排便。經檢查發現,腹腔內有大量積液。通過穿刺引流,肚子才慢慢恢復正常。醫生從引流出的腹腔積液內檢出了結核菌,卓瑪被確診為結核性腹膜炎、腸結核。
之后,鄧小琴為卓瑪制定了抗結核、抗炎、胃腸減壓、禁食、靜脈營養支持等治療方案。情況很快好轉,卓瑪出院了。不過,僅過了三天,卓瑪禁不住美食誘惑,把現階段只能流質飲食的醫囑拋之腦后,吃了米飯、漢堡等食物,于是腸道再次發生不完全性梗阻。
經過兩次病痛打擊,又聽醫生說,要做好隨時手術的準備,卓瑪因害怕而變得消沉。鄧小琴發現這一情況后,常找機會跟卓瑪聊天,告訴她一些好的進展,為她樹立起治療信心。之后,專家們也經過充分討論,認為可以通過優化治療方案,有避免手術的可能性。與此同時,護理人員也如履薄冰,細致處理每一次護理,隨時應對病情反復的情況。
經過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治療方案執行一段時間后,卓瑪的情況明顯好轉。鄧小琴告訴卓瑪,可以不用手術了,卓瑪高興極了,心情也慢慢變好。后來,卓瑪的媽媽聞訊從西藏趕來陪護。卓瑪住院期間,雖然情緒也經歷了一些起伏,但每次她情緒低落時,鄧小琴都像知心姐姐一樣,開導卓瑪,鼓勵她相信科學,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鄧小琴和團隊的幫助和鼓勵下,卓瑪的信心也重新建立起來,依從性也大大改善。最終,經過了近4個月的治療,卓瑪的結核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相關癥狀減輕,符合出院條件。
8月16日出院這天,恰逢該醫院舉行中國醫師節慶祝活動,看著健康、開朗的女兒又重新回來了,卓瑪的媽媽拿出從西藏帶來的哈達,戴在了鄧小琴的脖子上,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說:“謝謝您,醫生!”
鄧小琴醫生是青海人,十分懂得哈達的分量。她說,在醫師節收到這樣的“厚禮”,內心無比激動,因為沒有什么獎勵能高過患者給的認可。
(圖片由武漢市肺科醫院提供)